[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枇杷果实日灼率的疏果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403834.0 申请日: 2017-06-01
公开(公告)号: CN107173150A 公开(公告)日: 2017-09-19
发明(设计)人: 蒋际谋;邓朝军;许奇志;陈秀萍;胡文舜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7/00 分类号: A01G17/00;A01G7/06
代理公司: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2 代理人: 王美花
地址: 350000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降低 枇杷 果实 日灼率 疏果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果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降低枇杷果实日灼率的疏果方法。

【背景技术】

枇杷果实在转色至成熟期间,遇到高温强光,果实易发生日灼,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枇杷生产上多在幼果期利用报纸、牛皮纸或铝塑膜制作果实套袋,降低果实日灼发病率,提高外观品质。但因封闭式果穗套袋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果实风味品质,且套袋、果实采收、解袋需花费大量的人工劳力,降低了管理效率和种植效益。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太阳光直射的果面温度比气温高1.2℃~6.1℃,且在强光、高温同时胁迫下,较单一高温胁迫更易诱发日灼病的发生。

现有疏果方法的缺点有:1、果实裸露在叶片上方,缺乏保护,易受日灼等伤害。2、需套袋栽培,才能降低日灼果率,生产成本高。3、套袋后不易采摘,且果实风味品质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枇杷果实日灼率的疏果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降低枇杷果实日灼率的疏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择坡向朝东、空气较流通的中坡区域的枇杷果树;

步骤2:选择树体生长长势较壮、骨干枝2-3层、枝梢数100-200枝、枝梢:长度20-40cm、粗度0.7-1.2cm、叶片数10-30片的枇杷果树;

步骤3:花穗抽生至开花前,将树冠上部或直立枝上的花穗疏除,留下树冠中下部枝梢结果,营养枝均匀分布于结果枝上方,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约2:1;

步骤4:未疏除的花穗,折去花穗顶部1/3支轴,留下基部5-6个支轴;

步骤5:幼果长至横径0.5-1.0cm时,疏除生长不一致的幼果、病虫果,留下最靠近果穗基部朝向地面方向的3-5个支轴结果,每个支轴留下幼果1粒,留下的幼果生长一致。

进一步地,还包括:

步骤6:果实转色至成熟期间,检查果穗姿态,利用营养枝叶片或临近果穗基部的叶片遮挡果实,将暴露在树冠外围的果穗用绳子拉向树冠内有枝叶遮蔽的位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根据枇杷果穗生长特点,利用疏花与疏果措施,将果实躲藏在叶片下方,降低果实直接裸露在阳光下的概率,减少果实日灼率,因不套袋栽培,提高了果实风味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20%以上,提高种植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坡向朝东的贵妃枇杷生产基地,8年生树,树高220-240cm,骨干枝2层,枝梢数115-192枝,枝梢长度20-30cm、粗度0.8-1.2cm、叶片数10-20片,生长势较壮;

花穗抽生至开花前(11月),将树冠上部或直立枝上的花穗疏除,留下树冠中下部枝梢结果,营养枝均匀分布于结果枝上方,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约2:1;

未疏除的花穗,折去花穗顶部1/3支轴,留下基部5-6个支轴;

2月份,幼果长至横径1.0cm左右时,疏除生长不一致的幼果、病虫果等,留下最靠近果穗基部朝向下方的3-4个支轴结果,每个支轴留下幼果1粒,留下的幼果生长一致;

果实转色至成熟期间,因果实生长的重力因素,结果枝逐渐下垂,靠近果穗基部的叶片遮蔽了果实,防止了阳光直射。此时检查果穗姿态,人为调整临近果穗基部的叶片遮挡果实,将暴露在树冠外围的果穗用绳子拉向树冠内有枝叶遮蔽的位置。

果实成熟后,累计日灼果率<10%,明显低于传统疏果不套袋栽培方式(日灼果率30%左右),果实风味品质优于套袋果。

实施例二:

坡向朝东的5年生早钟6号枇杷生产基地,树体生长势较壮,树高240-300cm,骨干枝3层,枝梢数100-142枝,枝梢长度20-40cm、粗度0.7-1.2cm、叶片数12-30片。

花穗抽生至开花前(10-11月),将树冠上部或直立枝上的花穗疏除,留下树冠中下部枝梢结果,营养枝均匀分布于结果枝上方,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约2:1。

未疏除的花穗,折去花穗顶部1/3支轴,留下基部5-6个支轴。

12-1月份,幼果长至横径0.5cm左右时,疏除生长不一致的幼果、病虫果等,留下最靠近果穗基部朝向下方的3-5个支轴结果,每个支轴留下幼果1粒,留下的幼果生长一致。

果实转色至成熟期间,果穗下垂,利用营养枝叶片和临近果穗基部的叶片遮挡果实,将暴露在树冠外围的果穗用绳子拉向树冠内有枝叶遮蔽的位置。

成熟果实后,累计日灼果率<10%,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套袋果提高1%-2%,风味品质优于套袋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用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38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