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6534.X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7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刘科志;刘攀;杜海涛;张鹏;梁凌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中兴田野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5/08;B60R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路径 承载 机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机舱在发生碰撞时能够高效的吸收能量和传递能量,从而保证驾驶室人员的安全性。现有的汽车机舱结构设计主要是依靠吸能盒吸收碰撞能量,吸能盒安装在防撞梁上,与汽车的前纵梁连接,汽车发生碰撞时,防撞梁将碰撞能量传递给吸能盒,吸能盒吸收一部分能量,并将剩余的能量经前纵梁传递给车身,以达到防撞和吸能的目的。但是现在汽车机舱结构设计传递能量的方式少、路径单一,主要是依靠前纵梁将能量传递给车身,为了保证前纵梁的吸能效果,就需要采用具有较大截面或较厚结构的前纵梁,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机舱稳定性的问题。
汽车的撞击安全性,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宣传和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汽车消费者也已经意识到“钢板厚度”并不是判断撞击安全性高低的主要参考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车身结构设计,使发生碰撞的能量能够有效的被吸收和传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解决汽车机舱传递能量路径少、能量吸收效率低、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包括前围板,所述前围板侧面上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与上横梁连接,所述上横梁、所述加强板及所述前围板形成机舱的上层封闭结构;所述前围板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前纵梁,所述前纵梁的另一端与防撞梁固定连接,所述防撞梁、所述前纵梁及所述前围板形成机舱的中层封闭结构;所述前围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前副车架,下横梁通过前副纵梁与所述前副车架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梁、所述前副纵梁、所述前副车架及所述前围板形成机舱的下层封闭结构。
优选的,所述前纵梁包括前纵梁本体和立柱加强板,所述前纵梁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立柱加强板,所述立柱加强板与所述前副纵梁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副纵梁包括前副纵梁本体、前副纵梁连接板和前副纵梁支撑板,所述前副纵梁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前副纵梁本体的两端,所述前副纵梁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前副纵梁连接板上,所述前副纵梁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横梁和所述前副车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前副纵梁支撑板与所述立柱加强板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副车架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前副车架通过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前纵梁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横梁包括上横梁本体、上横梁支撑板和上横梁连接板,所述上横梁连接板位于所述上横梁本体的两端,所述上横梁支撑板设置于所述上横梁连接板的下方,所述上横梁连接板与所述加强板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横梁支撑板位于所述防撞梁的上方,所述上横梁支撑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纵梁上。
优选的,所述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和吸能盒,所述吸能盒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所述吸能盒与所述前纵梁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横梁包括下横梁本体和下横梁支撑板,所述下横梁支撑板位于所述下横梁本体的两端,所述下横梁支撑板与所述防撞梁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层封闭结构、所述中层封闭结构及所述下层封闭结构通过所述立柱加强板、所述下横梁支撑板、所述上横梁支撑板及所述支撑架连接形成立体框架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横梁、加强板和前围板形成机舱的上层封闭结构,防撞梁、前纵梁和前围板形成机舱的中层封闭结构,下横梁。前副纵梁、前副车架和前围板形成机舱的下层封闭结构,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同时通过三层不同路径高效的完成碰撞能量的吸收和传递。通过立柱加强板、下横梁支撑板、上横梁支撑板和支撑架将机舱结构的上层、中层和下层封闭结构连接成立体框架结构,该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可以实现撞击能量的立体式多路径传递,将撞击能量分散到车身不同位置,实现撞击能量的综合吸收和传递。此外,立体式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除了可以使驾驶室更加牢固、保护自身乘员的安全外,还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对方车辆的损伤。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实施例的防撞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实施例的下横梁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中兴田野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保定中兴田野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65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客车底盘近制系统转向节臂
- 下一篇:负泊松比汽车吸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