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6534.X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7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刘科志;刘攀;杜海涛;张鹏;梁凌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中兴田野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5/08;B60R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路径 承载 机舱 结构 | ||
1.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围板(6),所述前围板(6)侧面上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板(7),所述加强板(7)的另一端与上横梁(8)连接,所述上横梁(8)、所述加强板(7)及所述前围板(6)形成机舱的上层封闭结构;所述前围板(6)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前纵梁(5),所述前纵梁(5)的另一端与防撞梁(1)固定连接,所述防撞梁(1)、所述前纵梁(5)及所述前围板(6)形成机舱的中层封闭结构;所述前围板(6)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前副车架(4),下横梁(2)通过前副纵梁(3)与所述前副车架(4)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梁(2)、所述前副纵梁(3)、所述前副车架(4)及所述前围板(6)形成机舱的下层封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5)包括前纵梁本体(51)和立柱加强板(52),所述前纵梁本体(5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立柱加强板(52),所述立柱加强板52)与所述前副纵梁(3)通过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纵梁(3)包括前副纵梁本体(31)、前副纵梁连接板(32)和前副纵梁支撑板(33),所述前副纵梁连接板(32)固定在所述前副纵梁本体(31)的两端,所述前副纵梁支撑板(33)设置在所述前副纵梁连接板(32)上,所述前副纵梁连接板(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横梁和所述前副车架(4)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前副纵梁支撑板(33)与所述立柱加强板(52)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4)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前副车架(4)通过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前纵梁(5)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8)包括上横梁本体(81)、上横梁支撑板(83)和上横梁连接板(82),所述上横梁连接板(82)位于所述上横梁本体(81)的两端,所述上横梁支撑板(83)设置于所述上横梁连接板(82)的下方,所述上横梁连接板(82)与所述加强板(7)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横梁支撑板(83)位于所述防撞梁(1)的上方,所述上横梁支撑板(83)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纵梁(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1)包括防撞梁本体(12)和吸能盒(11),所述吸能盒(11)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2)的两端,所述吸能盒(11)与所述前纵梁(5)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2)包括下横梁本体(21)和下横梁支撑板(22),所述下横梁支撑板(22)位于所述下横梁本体(21)的两端,所述下横梁支撑板(22)与所述防撞梁(1)通过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立体多路径承载式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封闭结构、所述中层封闭结构及所述下层封闭结构通过所述立柱加强板(52)、所述下横梁支撑板(22)、所述上横梁支撑板(83)及所述支撑架连接形成立体框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中兴田野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保定中兴田野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653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客车底盘近制系统转向节臂
- 下一篇:负泊松比汽车吸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