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艇快速收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8137.1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6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沈海龙;苏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3/40 | 分类号: | B63B23/40;B63B23/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快速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艇快速收放装置,包括无人艇,还包括通过金属支架设置在无人艇上的具有锥形内表面的锥形自锁吊坠套、与锥形自锁吊坠套内表面配合的锥形自锁吊坠,所述锥形自锁吊坠上端设置有与缆绳连接的吊环,所述锥形自锁吊坠套上设置有一与锥形自锁吊坠外表面配合的缺口且缺口的朝向为船艏的方向,无人艇上还设置有两个导向轨道,且两个导向轨道沿着无人艇的中线对称设置,且两个导向轨道的端部分别通过导向件与锥形自锁吊坠套的缺口处连接。本发明装置能够实现无人艇在海面上的快速收放,适用于母船在复杂海况下对无人艇进行快速收放,整个收放系统原理简单,流程简便,方便快捷,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艇快速收放装置,属于船舶设施技术装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无人艇的收放方式上,主要有吊艇架式、托架式、滑道式,这些收放方式虽说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但是对收放作业环境要求比较高,在海况复杂的海面上无法正常作业,或者强行作业存在一定的风险,无法体现无人艇一些特殊环境下执行任务的能力,对无人艇的性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这些设备体积庞大,对于释放无人艇的母船的结构,设计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操作较为复杂,在操作程序上环节较多容易出现问题与故障,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母船的正常工作,拖延作业任务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无人艇收放装置在泛用性,适用性和简易性上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无人艇快速收放装置,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效率高,速度快,可靠性好的收放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无人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金属支架设置在无人艇上的具有锥形内表面的锥形自锁吊坠套、与锥形自锁吊坠套内表面配合的锥形自锁吊坠,所述锥形自锁吊坠上端设置有与缆绳连接的吊环,所述锥形自锁吊坠套上设置有一与锥形自锁吊坠外表面配合的缺口且缺口的朝向为船艏的方向,无人艇上还设置有两个导向轨道,且两个导向轨道沿着无人艇的中线对称设置,且两个导向轨道的端部分别通过导向件与锥形自锁吊坠套的缺口处连接。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所述金属支架由呈三角形布置的三个金属螺杆组成。
2.导向件是导向金属板或导向非金属板。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回收无人艇的时候,与起重缆绳相连的锥形自锁吊坠下降到无人艇甲板上端,其吊环距离甲板的高度要低于锥形自锁吊坠套最下端与甲板的高度,将无人艇中纵剖线正对锥形自锁吊坠缓慢前移,通过导向轨道将起重缆绳及锥形自锁吊坠引导进入锥形自锁吊坠套中,然后将起重缆绳与锥形自锁吊坠上提,待锥形自锁吊坠嵌套进锥形自锁吊坠套内锁死后继续上提,即可把无人艇整个吊起,放置到母船上,松开起重缆绳,锥形自锁吊坠与锥形自锁吊坠套自动分开,完成回收作业;布放无人艇的作业程序则刚好相反,在母船上将锥形自锁吊坠套入锥形自锁吊坠套内,收紧起重缆绳,使两者锁死,通过起重缆绳将整个无人艇及装置吊放到水面上,然后继续下放起重缆绳及锥形自锁吊坠,通过重力作用使其自动脱离锥形自锁吊坠套,随后无人艇后退,待重缆绳及锥形自锁吊坠脱离导向轨道后收起重缆绳及锥形自锁吊坠,完成布放无人艇作业,无人艇就可以正常进行海上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装置可以实现母船对无人艇的快速收放,程序简单,适用性广,可靠性高,对母船要求少,只需母船装备有普通吊装设备就可以对无人艇进行收放,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设计成本,建造成本及操作成本,也因为其适用性广,对母船要求低,使得无人艇的作业范围加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收放装置收放无人艇作业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锥形自锁吊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锥形自锁吊坠套、金属支架及导向轨道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锥形自锁吊坠套、金属支架及导向轨道整体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8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