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便携式快速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6145.4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2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怀光;石志勇;何忠波;任国全;范红波;田广;韩兰懿;吴定海;周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9/25;G01R23/02;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综合 电子 信息系统 便携式 快速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电子设备的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便携式快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通过对武器平台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改进和系统优化,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测试性和保障性,进一步改善了系统人机环境。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总线技术,而随着装甲车辆中电气和电子设备的日益增多,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联网技术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网络,除了要满足资源共享以外,还要满足各功能子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并通过信息的交换达到功能综合的目的,而且特别强调网络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野战环境下,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底盘系统将丧失机动能力。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在野战化条件下依靠实装进行检测,采用在线检测的方式,对信号进行快速巡检,为防止检测仪器发生故障或操作人员失误造成装备的损坏,加强了防差错设计、隔离设计、上电安全设计和开关系统的保护设计。另外,对故障的诊断采取施加激励,然后检测响应的方法,根据响应与预期值的一致程度判断其性能和确定故障源。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便携式野战化快速检测设备,满足了快速诊断与应急抢修的要求,解决了部队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野战化维修设备缺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便携式快速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实现了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多种参数的同步采集与处理,为系统野战化快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便携式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和检测器件,所述检测器件包括键盘模块,所述键盘模块与工控主板之间通过串行接口连接,用于输入控制命令;显示模块与工控主板双向连接,用于显示测试的数据;触摸板与工控主板之间通过串行接口连接,用于输出控制命令并显示测试的数据;数字多用表模块通过串行接口与所述工控主板连接,用于采集被测设备的输出直流电压;智能适配器通过串行接口与所述工控主板连接,用于实现被测设备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的信号采集和控制功能;电源模块与所述检测装置中需要供电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用于为其提供工作电源。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工控主板使用Micro ATX工控主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智能适配器包括微控制器以及受控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采集模块、输出控制模块、双向输入/输出模块、A/D采集模块、DA输出模块、电阻输出模块以及CAN总线模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输入采集模块包括若干个输入采集单元,所述输入采集单元包括PS2801型光耦,电阻R81的一端为所述输入采集单元的第一个采集输入端,所述电阻R81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的1脚连接,所述光耦的2脚经发光二极管D14接地;电阻R83的一端为所述输入采集单元的第二个采集输入端,所述电阻R83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的3脚连接,所述光耦的4脚经发光二极管D15接地;电阻R85的一端为所述输入采集单元的第三个采集输入端,所述电阻R85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的5脚连接,所述光耦的6脚经发光二极管D16接地;电阻R87的一端为所述输入采集单元的第四个采集输入端,所述电阻R87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的7脚连接,所述光耦的8脚经发光二极管D17接地;所述光耦的16脚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电阻R77接3V电源,第二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采样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的14脚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电阻R78接3V电源,第二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采样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的12脚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电阻R79接3V电源,第二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采样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的10脚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电阻R80接3V电源,第二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采样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的9、11、13以及15引脚接地。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输出控制模块包括若干个输出控制单元,所述输出控制单元包括G6K-2F-Y型继电器U22,所述U22的4脚和5脚接地;所述U22的2脚和7脚悬空;所述U22的3脚和6脚为输出控制引脚,所述U22的8脚为输入控制引脚,所述U22的8脚与1脚之间连接有续流二极管D33;所述双向输入/输出模块包括若干个双向输入/输出单元,所述输入/输出单元包括G6K-2F-Y型继电器U39,所述U39的1脚为电源输入引脚,所述U39的8脚为控制输入引脚,所述U39的1脚和8脚之间连接有续流二极管D45,所述U39的2脚和7脚为输入引脚,所述U39的4脚和5脚为输出引脚,所述U39的3脚和6脚为备用引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6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