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锂离子电池的阳极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80009148.9 申请日: 2016-02-05
公开(公告)号: CN107210431B 公开(公告)日: 2021-07-30
发明(设计)人: 陈忠伟;余爱萍;法帝·穆罕默德·哈桑 申请(专利权)人: 陈忠伟;余爱萍;法帝·穆罕默德·哈桑
主分类号: H01M4/133 分类号: H01M4/133;H01M10/0525;H01M4/1393
代理公司: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宋融冰
地址: 加拿大安大***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制备 锂离子电池 阳极 方法
【说明书】:

描述了制备用于在锂电池中使用的的电极的方法和通过该方法所得到的电极。该方法包括将硅、硫掺杂石墨烯和聚丙烯腈的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随后进行缓慢热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锂电池电极的方法和通过所述方法制备的阳极。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包括与硫掺杂石墨烯结合并与聚丙烯腈组合的硅颗粒的阳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性能便携式电子和混合(或电动)汽车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市售可得的可充电电池进一步的技术进步。锂离子电池(LIB)被认为是最可能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储能装置。然而,需要在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的LIB利用石墨阳极,通过将锂嵌入到石墨层中来储存能量。这种在商业上成功的设置只能提供370mAhg-1的最大理论容量(Shang W.J.;A review of the electrochemicalanity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J.Power Sources 196,13-24(2011))。结合其它组件可提供电势以将该容量大大提高。例如,硅可以提供理论上高达4200mAhg-1的容量,对应于以下合金反应:

4.4Li+Si→Li4.4Si(1)

虽然作为新一代阳极材料,Si基复合材料提供了巨大的前景,但在锂化和脱锂过程中其体积的极端变化导致了随时间的结构降解和性能损失,从而妨碍了其实际应用。

许多期刊文章以及专利都涉及提高硅的性能和循环稳定性。Magasinski等人(Nature Material,9(2010)353-358)通过硅烷在退火的炭黑树枝状颗粒上分解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涂覆碳制备了硅纳米颗粒。本文描述了可逆容量是现有技术的阳极(1950mAh g-1)的五倍以上且性能稳定。Cui等人(Nature Nanotechnology,3(2008)31-35)制备了基于硅纳米线的高性能阳极。他们以金为催化剂,采用气-液-固(VLS)方法在CVD工艺中制备了硅纳米线。该文章描述了实现硅阳极的理论容量,并保持放电容量接近最大值的75%。然而,该方法使用了高成本的催化剂材料。Kim等人(Nano letters,8,(2008)3688-3691)通过使用SBA-15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作为模板制备了Si核和碳壳结构。他们以600mA/g的速率实现了具有86%的库仑效率的3163mAh/g的首次充电容量,并且在80个循环后保持了其容量的87%。但是,当他们将倍率性能提高到6A/g时,则容量下降至78%。在US 2005/0031957 A1中,将硅微粒与包括由至少两种金属和固溶体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的电化学惰性相进行混合,产生Si55Al30Fe15组合物(例如)。即使这些电极显示出改善的循环稳定性,但由于在其电极中包括惰性组分,这些电极的比容量损失很大。US 2009/0130562描述了涂覆碳的硅纳米颗粒,并将其用作阳极材料。包括硅、碳和石墨的复合材料在几乎5个循环中显示出约900mAh/g的容量。US 2010/0062338A1描述了将硅纳米颗粒用作活性材料和结合硅纳米颗粒的弹性粘结剂以及添加导电材料如Super P或石墨。在该专利中,作者声称,这些电极添加剂改善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然而,他们并没有揭露具体的性能结果。在US2012/0121977 A1中,发明人描述了硅纳米颗粒周围的界面层。该层具有良好的电子传导性、弹性和附着力。该层是由单体和具有多个官能团的聚合物形成的。容量为约400mAh/g,并随循环数增加而增加,在约100次循环后高达到最大值约1000mAh/g,然后在接下来的100次循环中衰减,在第200次循环时达到700mAh/g。在US 2012/0129054中,发明人采用了具有或不具有碳涂层的硅纳米线,并且还要求在电池制造过程中向电解质中添加焦碳酸二烯丙酯。

Zhang等人在US2014/0186701中描述了通过将包括硅、碳和集流体的一种或多种的悬浮液电泳沉积(EDP)至铜集流体上并使被沉积的材料在碳基质上干燥而制备的复合阳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忠伟;余爱萍;法帝·穆罕默德·哈桑,未经陈忠伟;余爱萍;法帝·穆罕默德·哈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91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二次电池及含有其的用电装置-202180094443.X
  • 王红;姚斌;黄瑛;刘江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1-12-28 - 2023-10-27 - H01M4/133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含有其的用电装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第一负极膜层,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一负极膜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和第一导电高分子聚合物,且所述第一导电高分子聚合物在所述第一负极膜层中的质量占比记为A,A≤6%;第二负极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膜层的表面上,所述第二负极膜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和第二导电高分子聚合物,且所述第二导电高分子聚合物在所述第二负极膜层中的质量占比记为B;则所述负极极片满足:A>B。该二次电池兼具良好的最大充电倍率和长期循环寿命等特点。
  •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202280015082.X
  • 浦田翔 - 松下新能源株式会社
  • 2022-02-18 - 2023-10-27 - H01M4/133
  •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30)具有负极集电体(32)和设置于负极集电体(32)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34),负极活性物质层(34)包含石墨粒子A和石墨粒子B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并且在负极集电体(32)上交替地配置有石墨粒子A的含量相互不同的第1活性物质层(X)和第2活性物质层(Y),上述含量是相对于石墨粒子A和石墨粒子B的合计质量的含量。石墨粒子A的内部空隙率小于石墨粒子B的内部空隙率,第1活性物质层(X)中的石墨粒子A的含量多于第2活性物质层(Y)中的石墨粒子A的含量。第1活性物质层(X)的宽度Wx与第2活性物质层(Y)的宽度Wy的比率Wx/Wy为0.03以上且3.13以下。
  • 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202280012067.X
  • 任文臣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2022-03-29 - 2023-10-03 - H01M4/133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侧的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含碳的硅氧复合物颗粒,其中,所述负极极片的X射线衍射图满足:1≤I1/I2≤3,其中,I1为2θ=31.9±0.5处的最高特征衍射峰的强度,I2为2θ=21.5±0.5处的最高特征衍射峰的强度。本申请能够降低负极活性材料层中负极活性材料颗粒的体积膨胀率、提升负极极片的活性离子传导能力,从而提升二次电池的循环容量保持率、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 氟化物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202180086531.5
  • 日野上丽子;三木秀教 -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21-12-23 - 2023-08-29 - H01M4/133
  • 本公开的氟化物离子二次电池(1)依次具备:正极层(2),其含有选自由第1金属元素、碳元素及硫元素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元素,能够氟化及脱氟化;固体电解质层(3),其含有具有第2金属元素的第1固体电解质材料;和负极层(4),其含有具有第3金属元素的第2固体电解质材料、和作为集电体发挥功能的选自由Al单质粒子及Al合金粒子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者。第2金属元素及第3金属元素具有比正极层(2)中所含的选自由第1金属元素、碳元素及硫元素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上述元素以及铝元素低的氟化电位及脱氟化电位。
  • 用于回收锂离子电池电极的方法,用于该电池的前体混合物和电极组合物-202180079652.7
  • B·杜富尔;K·阿斯塔菲耶娃;C·杜赛特 - 哈特奇桑公司
  • 2021-09-29 - 2023-08-11 - H01M4/133
  • 本发明特别涉及用于回收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第一电极的方法,通过该回收获得的电极组合物的前体混合物,以及由此获得的组合物。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集流体和包含第一成分的第一涂层,且所述方法包括:a)将所述第一涂层与所述第一集流体分离,b)在没有溶剂的情况下,将所述回收的第一涂层与新的第二成分熔融混合以获得所述前体混合物,所述新的第二成分包括第二活性材料、第二粘合剂以及导电的第二添加剂,所述第二粘合剂包括永久粘合剂和牺牲粘合剂,然后c)除去所述牺牲粘合剂以获得形成第二电极涂层的组合物。
  • 锂离子二次电池和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制造方法-202180077683.9
  • 三木健;铃木修一;刀川祐亮 - 日本汽车能源株式会社
  • 2021-09-21 - 2023-08-01 - H01M4/133
  • 本发明提供具有充分的放电容量、并且在低SOC区间具有低的内部电阻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具有正极合剂的正极和具有负极合剂的负极,其中,正极合剂包含用下式(1)表示的正极活性物质,Li1+XMAO2(1),式中:X满足‑0.15≤X≤0.15,MA表示包含选自Mn和Al中的至少一者、Ni和Co的元素组,负极合剂包含:包含碳系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氧化铜的负极添加剂、和粘合剂,负极合剂包含以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和所述负极添加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浓度为0.5wt%以上且15wt%以下的所述氧化铜。
  • 二次电池、其制备方法及含有该二次电池的装置-202080005908.5
  • 马建军;沈睿;何立兵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0-04-30 - 2023-07-18 - H01M4/133
  • 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其制备方法及含有该二次电池的装置。具体地,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负极膜层包括第一负极膜层和第二负极膜层,所述第一负极膜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包括第一负极活性材料,所述第二负极膜层设置在第一负极膜层上且包括第二负极活性材料;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天然石墨,且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满足:6mΩ·cm≤A≤12mΩ·cm;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包括人造石墨,且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满足:13mΩ·cm≤B≤20mΩ·cm;其中,A为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在8Mpa压强下测试的粉末电阻率,B为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在8Mpa压强下测试的粉末电阻率。该二次电池可以在较高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兼顾较好的动力学性能和较长的循环寿命。
  • 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202280006452.3
  • 李秀民;吴相丞;金惠显;赵治皓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2022-05-06 - 2023-06-27 - H01M4/133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和包括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碳材料和硅材料、包含特定含量的硅元素(Si)、并且具有控制了每种材料的尺寸的预定形式和/或结构,因此可以提高负极的充电/放电容量和效率,抑制充电和放电期间负极活性材料和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同时解决由于负极活性材料的膨胀和收缩而导致的负极混合物层剥离的问题。此外,由于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包括所述负极和含有特定正极活性材料和正极添加剂的正极,可以以进一步改善电池的初始充电/放电效率和容量,因此电池的电性能优异。
  • 二次电池及含有它的装置-201980071539.7
  • 康蒙;董晓斌;王家政;何立兵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19-12-06 - 2023-06-23 - H01M4/133
  • 一种二次电池(5)及含有它的装置,二次电池(5)包括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及负极膜层,所述负极膜层包括第一负极膜层和第二负极膜层,所述第一负极膜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包括第一负极活性材料,所述第二负极膜层设置在第一负极膜层上且包括第二负极活性材料;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天然石墨,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包括人造石墨;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满足:4.0≤COI1≤7.0;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满足:2.2≤COI2≤4.2。该二次电池(5)在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同时兼具较好的快速充电性能和循环性能。
  • 二次电池用负极和二次电池-202180064579.6
  • 黑田雄太;佐佐达郎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2021-09-09 - 2023-05-30 - H01M4/133
  • 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负极复合材料层,该负极复合材料层具有:包含石墨颗粒及含Si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和粘结材料,所述含Si材料包含含Si材料A,该含Si材料A具有:碳相、和分散于所述碳相内的硅颗粒,所述石墨颗粒包含颗粒内部空隙率为5%以下的石墨颗粒A,相对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总质量,所述石墨颗粒A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上,相对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总质量,所述含Si材料A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
  • 二次电池用负极和二次电池-202180064759.4
  • 佐佐达郎;黑田雄太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2021-09-09 - 2023-05-30 - H01M4/133
  • 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负极复合材料层,该负极复合材料层具有:包含石墨颗粒及含Si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和粘结材料,所述含Si材料包含含Si材料A,该含Si材料A具有:碳相、和分散于所述碳相内的硅颗粒,在厚度方向上将负极复合材料层2等分时的上半部分的区域中所含的所述石墨颗粒的颗粒内部空隙率的平均值为13%以下,比下半部分的区域中所含的所述石墨颗粒的颗粒内部空隙率的平均值小。
  • 锂电池阴极以及制造方法-201880026744.7
  • 潘宝飞;贺慧;阿茹娜·扎姆;张博增 - 纳米技术仪器公司
  • 2018-02-01 - 2023-05-12 - H01M4/133
  • 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层。所述阴极活性材料层包含通过粘合剂粘合在一起的多个阴极活性材料颗粒和任选的导电添加剂,所述粘合剂包含高弹性聚合物,所述高弹性聚合物具有在所述聚合物中没有添加剂或增强物的情况下测量时从5%至700%(优选地从10%至100%)的可恢复拉伸应变以及在室温下不小于10‑5S/cm(优选且典型地从1.0x10‑5S/cm至5x10‑2S/cm)的锂离子电导率。
  • 用于锂电池的聚合物粘合剂以及制造方法-201880026511.7
  • 潘宝飞;贺慧;阿茹娜·扎姆;张博增 - 纳米技术仪器公司
  • 2018-02-01 - 2023-05-12 - H01M4/133
  • 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的阳极活性材料层。所述阳极活性材料层包含通过粘合剂粘合在一起的多个阳极活性材料颗粒和任选的导电添加剂,所述粘合剂包含高弹性聚合物,所述高弹性聚合物具有在所述聚合物中没有添加剂或增强物的情况下测量时不小于10%的可恢复或弹性拉伸应变以及在室温下不小于10‑5S/cm的锂离子电导率。所述阳极活性材料优选地具有大于372mAh/g的锂储存比容量(例如Si、Ge、Sn、SnO2、Co3O4等)。
  • 负极和包括该负极的二次电池-202280006409.7
  • 文日載;金佑河;尹圣琇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2022-04-28 - 2023-05-09 - H01M4/133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层的负极,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粘合剂、导电剂、和分散剂,其中所述导电剂包括在其中多个单壁碳纳米管单元并排结合的碳纳米管结构,所述碳纳米管结构的平均长度为1μm至20μm,根据等式1的QBR在1至1.75之间。[等式1]QBR=Bs/Bf其中Bs是在朝向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下表面的方向上在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到对应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总厚度的15%的距离的范围内测量的粘合剂的数量的平均值,并且Bf是在朝向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上表面的方向上在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下表面到对应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总厚度的15%的距离的范围内测量的粘合剂的数量的平均值。
  •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202180055589.3
  • 西村政辉;古川一挥;上剃春树 -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2021-09-01 - 2023-05-09 - H01M4/133
  • 本发明提供充电负荷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和使用了上述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涉及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目标7、12。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的特征在于,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助剂,作为上述导电助剂,含有纤维直径为0.8~20nm且长径比为5000以上的碳纳米管。另外,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有正极和负极,作为上述负极,具有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
  • 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202280004463.8
  • 韩正仁;卢泰均;曹美如;朴星彬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2022-03-16 - 2023-04-04 - H01M4/133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该负极包含负极活性材料层,该负极活性材料层包含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和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包含第一石墨和设置在该第一石墨的表面上的无定形碳层,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包含第二石墨并且在该第二石墨的表面上不具有碳层,其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重量比为4:6‑6:4,负极活性材料层的BET比表面积为1.1‑1.7m2/g。包含根据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的锂二次电池能够快速充电并且能够具有改善的高温特性和安全性。
  • 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装置-202080102408.3
  • 吕子建;王家政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0-12-28 - 2023-04-04 - H01M4/133
  • 本申请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依次设置在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并且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满足如式(I)所示的关系式:0.02≤A1=(Dn10)1/(Dv50)1≤0.2,式(I);第二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并且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满足如式(II)所示的关系式:0.02≤A2=(Dn10)2/(Dv50)2≤0.3,式(II);并且,在式(I)和式(II)中,A1和A2满足1A2/A12.5。本申请同时提供一种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由本申请负极极片制备的二次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
  • 非水电解质蓄电元件-201880019809.5
  • 千泽卓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2018-03-20 - 2023-04-04 - H01M4/133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对伴随高温下的充放电循环产生的输出电阻增加进行抑制的非水电解质蓄电元件。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非水电解质蓄电元件具备含有石墨和易石墨化碳的负极,在上述石墨和上述易石墨化碳的合计质量中,上述易石墨化碳的质量所占的比例小于26质量%,上述易石墨化碳的中值粒径小于上述石墨的中值粒径。
  •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201880051288.1
  • 石川香织;松尾雄太;伊藤大介;续木康平 -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2018-12-14 - 2023-03-31 - H01M4/133
  •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负极集电体、和形成于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复合材料层;负极复合材料层具备形成于负极集电体上的第1层、和形成于第1层上的第2层;所述第1层具有包含碳材料A及含Si化合物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包含聚丙烯酸或其盐的第1粘结材料;所述第2层具有包含碳材料B的负极活性物质、和第2粘结材料,所述碳材料B具有比前述碳材料A高的振实密度;第1层的质量相对于负极复合材料层的质量为50质量%以上且不足90质量%,第2层的质量相对于负极复合材料层的质量超过10质量%且为50质量%以下;第2层的填充密度比第1层的填充密度低。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