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成本芯片背部硅通孔互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1427.4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5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于大全;邹益朝;王晔晔;肖智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天科技(昆山)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22 | 分类号: | H01L23/522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段新颖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成本 芯片 背部 硅通孔 互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低 成本芯片背部硅通孔互连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小型化、多功能化的需求,、 三维集成,特别是基于硅通孔(TSV)的晶圆级封装技术扮演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专利201520550505.5提出一种硅通孔互连结构,包 括硅基体和若干个硅通孔,所述硅基体的上面设置半导体工艺 层,所述硅通孔上下贯穿硅基体,并填充金属形成金属柱,所 述金属柱与半导体工艺层形成电气连通,所述金属柱与硅通孔 的内壁之间设置钝化层I,在金属柱和钝化层的的下表面设置 金属块,金属块将硅通孔完全覆盖,在金属块周围和硅基体的 下表面覆盖钝化层II,并设置金属块开口露出金属块的下表 面,在钝化层II上选择性的重布线金属层,并在再布线金属 层的表面覆盖保护层,开设保护层开口,该方案能够很好的解 决之前将金属柱露出采用化学-机械抛光造成的漏电问题,同 时提高了封装的可靠性。但是该工艺复杂,成本高,对于不是 金属柱的结构不再适用。
中国专利201210570600.2公开了一种基于化学镀镍合金 的通孔填充方法及其应用,首先在基体上制备通孔,然后在通 孔的侧壁表面上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制备化学镀 镍合金层,再以化学镀镍合金层作为种子层进行电镀填充。本 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通过化学镀镍合金作为通孔的阻挡层和电 镀的种子层的技术,此技术可以实现阻挡层和种子层的一体 化,可以简化传统的工艺流程,大大节省成本;通过化学镀的 方法,在高深径比的通孔内可以使镀膜分布更加均匀,有效避 免离子溅射方法产生的“盲区”,这有利于获得完整的电镀填 充效果。该方法用于微电子三维封装的硅通孔互连技术,或者 用于玻璃或树脂基体的通孔连接技术,但是该技术中的通孔侧 壁也需要化镀,增加了工艺的难度,可靠性较低。
后通孔(Vialast)技术是硅通孔技术中成本较低的方案。 主要的工艺步骤包括芯片背面减薄,硅刻蚀,硅背面和侧壁绝 缘层制备,焊垫介质层开口,金属填充,植球等工艺。但半导 体工业发展一直在追求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后通 孔技术也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
目前,主要通过降低3D纵向叠加的高度,并降低TSV所 需的孔深,为TSV制造技术的应用减少障碍,降低成本。从降 低成本角度看,后通孔(Vialast)技术的深孔物理气相沉积, 电镀,背面再布线是主要的成本构成。此外,后通孔(Vialast) 技术形成的硅通孔结构通常是部分填充方式,孔底和焊垫连接 部分较薄,容易造成分层、断裂等问题,且无介质层填充保护 会导致金属的氧化,腐蚀以及应力造成的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Vialast硅通孔的深孔物理气相沉积,电镀, 背面再布线的成本过高,以及焊垫连接以及孔填充带来的技术 难题和可靠性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成本芯片 背部硅通孔互连结构,无需要化镀硅通孔侧壁,并可避免使用 深孔物理气相沉积及深孔电镀,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和可靠 性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低成本芯片背部硅通孔互连结构,包括至少一正面带 有焊垫的芯片,所述芯片背面形成有对应所述焊垫的通孔,所 述通孔的底部开口暴露所述焊垫且尺寸小于所述焊垫的尺寸; 所述芯片背面及所述通孔的侧壁上覆盖有绝缘层;所述通孔的 底部开口暴露的焊垫表面上采用化镀的方法形成有一定厚度 的金属层;所述通孔内采用非电镀的方法填充满了导电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焊垫的材质是铝、铝合金、铜和铜合金中 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焊垫正面部分或全部被无机介质层或有机 聚合物介质层覆盖,所述焊垫背面边缘被无机介质层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二氧化硅、氮化硅、聚合 物绝缘材料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直孔或斜孔或直孔与斜孔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层为一层结构或多层结构,每层的材 质为镍、镍磷、银、铜、钴、金、钯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层的厚度大于0.2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内填充的导电材料凸出所述芯片的背 面,形成凸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天科技(昆山)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华天科技(昆山)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14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版图结构
- 下一篇:一种SOT23引线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