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源抗恶性疟原虫抗体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9870.3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8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程训佳;橘裕司;付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6/20 | 分类号: | C07K16/20;C12N15/63;C12N1/21;C12N1/19;C12N5/10;A61K39/395;A61P3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恶性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抗体 人源抗体 人源 特异性识别 裂殖子 人源免疫球蛋白 抗体靶向药物 人体免疫反应 生物技术领域 重组表面抗原 红细胞 编码基因 测序分析 基因文库 抗体药物 人体安全 治疗效果 作用增强 亲和力 补体 构建 可用 制备 疟疾 激活 入侵 筛选 防治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人源抗恶性疟原虫抗体及其编码基因及其用途。本发明通过构建抗恶性疟原虫人源免疫球蛋白基因文库并经过ELISA、测序分析等从库中筛选到抗恶性疟原虫人源抗体,经表达纯化及鉴定,证实所述的抗恶性疟原虫人源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恶性疟原虫裂殖子重组表面抗原MSP1并有与之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同时可与恶性疟原虫裂殖子特异性识别,所述抗恶性疟原虫人源抗体在发挥抑制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作用的同时,还激活补体和引起人体免疫反应等作用增强治疗效果,应用于人体安全可靠;所述的人源抗恶性疟原虫抗体可用于制备防治疟疾的抗体药物和抗体靶向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人源抗恶性疟原虫抗体,具体涉及一种人源抗恶性疟原虫抗体及其编码基因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资料显示,疟疾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有24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有3-5亿疟疾患者,死亡人数每年超过300万。为了彻底消除疟疾,WHO/TDR在2010年提出全球范围内控制和消除疟疾,我国制定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然而,目前我国疟疾的流行呈不断降低趋势,本地发病人数低于100例/年,但由于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多,输入性恶性疟病例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此外,恶性疟原虫(
目前,青蒿素是世卫组织推荐的针对无并发症疟疾的联合疗法中的核心成分,然而,已经在四个东南亚国家发现了对其产生耐药性的寄生虫株并呈扩散趋势。虽然全世界对抗疟药的研究一直不断进行和深入,但新药并不很多。由于疟原虫的生活史和致病机理比较复杂,目前尚未有效疫苗应用于防治。因此,寻找新的恶性疟治疗药物和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有关疟疾的保护性免疫研究发现,抗体是疟疾的保护性免疫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因素,与疫苗一样在获得性免疫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证实,志愿者的超免疫血清或从中纯化的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儿童患者,可以降低患者的原虫血症并自愈;对疟疾患者应用超免疫状态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疟疾症状;由此可见,被动免疫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手段应用于疟疾的防治,然而,免疫血清中多种抗体混合存在,既有抑制虫体侵入细胞和生长发育的抑制抗体,还有保护虫体的阻断抗体以及对虫体无任何作用的中立抗体,导致了免疫血清的特异不高,影响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免疫血清的应用还存在有血清来源受限和人血制品危险性等问题,所以无论是在费用、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面都难以推广,因此,业内认为制备具有抑制作用的高特异性抗疟原虫人源抗体是被动免疫治疗策略发展的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人感染恶性疟原虫后,会产生针对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如MSP1、MSP2、MSP3、AMA1等蛋白)的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与裂殖子结合,在补体参与下使虫体溶解,或促进裂殖子被巨噬细胞吞噬,或激活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杀死裂殖子,其中,抗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MSP119抗体被认为是人感染恶性疟原虫后产生的最主要的特异性的保护性抗体之一。
有研究显示,抗MSP119 的鼠单克隆抗体不仅通过抑制裂殖子在入侵红细胞前的MSP119 的成熟加工,还直接与裂殖子表面上的MSP119 结合从而阻断和干扰裂殖子与红细胞识别与结合,抑制其入侵红细胞;从恶性疟疾患者血清中亲和纯化得到的抗MSP119特异抗体,具有抑制恶性疟原虫体外生长的能力。然而目前,所得到的抗恶性疟原虫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多为鼠源抗体或兔源抗体,由于鼠源抗体和兔源抗体由于具有免疫源性,在应用于人体可引起机体针对异种蛋白的免疫反应,产生人抗鼠抗体或人抗兔抗体,既影响疗效,又可诱发过敏反应,因而难以应用于临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98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