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汽车用Al‑Mg‑Si‑Cu系合金强度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5116.5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6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星;袁波;庄林忠;张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F1/05 | 分类号: | C22F1/05;C22C21/10;C22C21/08;C22C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汽车 al mg si cu 合金 强度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提高汽车用Al‐Mg‐Si‐Cu系合金强度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步骤如下:
1)均匀化后的铸锭→热轧变形:开轧温度530~580℃,终轧温度80~200℃,变形量80~98%,道次压下量5~40%,轧制速率0.01m/s~0.9m/s;
2)热轧板材:厚度4‐8mm;
3)固溶处理:升温速率100~300℃/s,温度540~580℃,时间1~30min;
4)淬火处理:降温速率大于500℃/s;
5)超低温预处理:保证在淬火后0.5~10min内置于液氮容器内,放置时间5min~30h;
6)大变形量轧制:变形温度低于20℃,道次压下量10%~50%,轧制速率小于0.5m/s,总变形量80%~99%;
7)中低温时效处理:温度120~220℃,时间0.5~50h;
8)所处理合金化学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含量为:Zn:0~4.0wt%,Mg 0.5~1.2wt%,Si 0.7~1.5wt%,Cu 0.2~0.6wt%,Fe0.1~0.5wt%,Mn0.05~0.3wt%,Cr≤0.25wt%,Ti≤0.25wt%,余量为A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汽车用Al‐Mg‐Si‐Cu系合金强度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热轧变形工艺为:开轧温度535~580℃,终轧温度100~200℃,变形量83~98%,道次压下量6~39%,轧制速率0.011m/s~0.89m/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汽车用Al‐Mg‐Si‐Cu系合金强度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溶处理工艺为:升温速率100~260℃/s,温度545~575℃,时间1~25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汽车用Al‐Mg‐Si‐Cu系合金强度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低温预处理工艺为:保证在淬火后0.5~10min内置于液氮容器内,放置时间5min~29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汽车用Al‐Mg‐Si‐Cu系合金强度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变形量轧制工艺为:变形温度低于20℃,道次压下量11%~48%,轧制速率小于0.48m/s,总变形量82%~9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汽车用Al‐Mg‐Si‐Cu系合金强度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的中低温时效处理工艺为:温度120~210℃,时间0.5~4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51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