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延迟氮气弹簧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03909.0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09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东;孔祥政;尹玉刚;姜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艳东;孔祥政;尹玉刚;姜瀚 |
主分类号: | F16F9/02 | 分类号: | F16F9/02;F16F9/32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5 | 代理人: | 李猛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延迟 氮气 弹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氮气弹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延迟氮气弹簧。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模具领域对氮气弹簧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氮气弹簧满足机械结构的各种需求,又要求氮气弹簧的小型化和高性能。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氮气弹簧元件,如国标型氮气弹簧和超紧凑氮气弹簧,其工作过程中都随着压力机回位,活塞杆会迅速弹起,而目前世界各国各行业用的氮气弹簧以快速回位为主。传统的模具,虽然在冲压工艺中广泛应用了氮气弹簧,但在冲压生产中,在冲床下死点开始回程时,氮气弹簧的瞬间回弹,常常使冲压制件不能完全保压成形,或者因为氮气弹簧瞬间回弹,对制件的冲击而产生冲压制件的瑕疵,影响制件的尺寸、外观和强度。影响产品质量和效率,造成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如果能研究出可调延迟氮气弹簧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无毒、无腐蚀、不燃烧,工作安全可靠,但是氮气的密度非常小,氮气弹簧内部压力增加,密封氮气的密封件负荷压力增大,和外部大气压的压差增大,氮气在高温高压下的密封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制造成本高,氮气系统控制也很不稳定,温度变化的控制问题也比较难解决,同时随着高速运动,润滑性能下降。在本技术领域,这些技术问题一直困扰着技术研发人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设计一种能够在冲压生产中使冲压制件完全保压成形,不影响制件的尺寸、外观和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调节延迟氮气弹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节延迟氮气弹簧,包括氮气弹簧主体,所述的氮气弹簧主体包括缸体、氮气和活塞,缸体内还有油品,所述的缸体与延迟油缸通过油品单向压入通道和回油通道连通,活塞受压时缸体内的氮气将油品沿油品单向压入通道压入延迟油缸;
所述的延迟油缸内储存油品和氮气,并设有单向充气阀;
所述的油品单向压入通道设置在缸体与延迟油缸之间;
所述的回油通道设置在缸体与延迟油缸之间,并位于油品单向压入通道的上方;
所述的油品单向压入通道内设置插装式单向阀总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回油通道与流量调节通道连通,流量调节通道内设置有气流量调节阀总成,并通过至少储油槽、O形圈D两道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塞安装在缸体的端盖上,活塞与端盖之间设置导向耐磨环和唇形圈,端盖与缸体内壁之间设置钢丝档圈和O形圈A;活塞的上端开有吊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缸体与延迟油缸之间的油品单向压入通道连接处设置O形圈B,缸体与延迟油缸之间的回油通道连接处设置O形圈C。
进一步地,所述的单向充气阀安装在延迟油缸的顶盖上,单向充气阀上设置保险顶丝。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塞与端盖之间通过导向耐磨环和唇形圈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发明通过设置延时油缸,解决了氮气弹簧的快速回弹问题。
2、本发明通过设置多处O形圈、唇形圈和导向耐磨环,解决了氮气弹簧难以密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塞,2、导向耐磨环,3、钢丝档圈,4、O形圈A,5、缸体,6、保险顶丝,7、单向充气阀,8、气流量调节阀总成,9、插装式单向阀总成,10、O形圈B,11、唇形圈,12、O形圈C,13、吊装孔,14、O形圈D,15、端盖,16、延迟油缸,17、储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延迟氮气弹簧,包括氮气弹簧主体,所述的氮气弹簧主体包括缸体5、氮气、油品和活塞1,所述的缸体5与延迟油缸16通过油品单向压入通道和回油通道连通,活塞1受压时缸体5内的氮气将油品沿油品单向压入通道压入延迟油缸16;
所述的延迟油缸16内储存油品和氮气,并设有单向充气阀7;
所述的油品单向压入通道设置在缸体5与延迟油缸16之间;
所述的回油通道设置在缸体5与延迟油缸16之间,并位于油品单向压入通道的上方;
所述的油品单向压入通道内设置插装式单向阀总成9。
进一步地,所述的回油通道与流量调节通道连通,流量调节通道内设置有气流量调节阀总成8,并通过至少储油槽17、O形圈D14两道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艳东;孔祥政;尹玉刚;姜瀚,未经张艳东;孔祥政;尹玉刚;姜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039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