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平移一转动并联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2912.9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0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刘晓飞;戴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移 转动 并联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并联机器人技术领域,涉及两平移一转动并联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过程机械化及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机械 手在机械加工和装配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和运 输业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机械手的应用提高生产的自 动化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恶劣的环境下,机械手代替人进行正常 的工作,他能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的质量、实现安全生产。
并联机构通常由动平台、静平台及两平台之间的若干支链组成,具有刚度 大、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在工业机器人、运动模拟器、并联机床等领域得 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并联机构应用于机械手抓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并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应用研究。并联机构应用于机械手,可实现多维、高精度、 高速度的控制动平台运动,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两平移一转动并 联机器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两平移一转动并联机器 人,包括一个定平台、一个动平台以及连接在定平台和动平台之间的三条支链, 第一支链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动副、驱动臂、第二转动副、复合运动副(4R) 和第三转动副,第一转动副与定平台底部连接,第三转动副与动平台顶部连接; 第三支链与第一支链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于定平台和动平台两侧,第二支链处 于第一支链、第三支链之间的定平台和动平台中央;第二支链包括依次连接的 第一移动副、连杆、第二移动副和第四转动副,第一移动副与定平台底部连接, 第四转动副与动平台顶部连接;第一支链、第二支链和第三支链分别与定平台、 动平台连接形成一个空间并联闭环机构,通过三个输入运动驱动动平台运动, 实现两个平动自由度和一个转动自由度。
进一步地,定平台呈正方形,动平台呈圆形。
进一步地,第一支链、第三支链的第一转动副连接在定平台的左右侧,第 二支链的第一移动副连接在定平台中间。
进一步地,复合运动副(4R)为弱耦合单元。
进一步地,定平台与第一支链、第三支链之间的三个转动副轴线相互平行, 第二支链的第四转动副轴线与第一支链、第三支链的三个转动副轴线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移动副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一支链、第三支链的三个转动 副轴线方向,第二移动副的轴线方向垂直于第一移动副的轴线方向。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副、第一移动副均为主动驱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三个主动驱动的移动运动副驱动动平台运动, 实现空间内的两维平动运动和一维旋转运动;存在的复合运动副(4R)为弱耦 合单元大大加强机构强度且具有结构简明、运动学相对简单、控制相对简洁的 特点;为少自由度抓取、专用焊接等并联运动装备提供了新机型,为其开发与 实用化提供了可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4.定平台,5.动平台,11.第一转动副,12.驱动臂,13.第二 转动副,14.复合运动副(4R),15.第三转动副,21.第一移动副,22.连 杆,23.第二移动副,24.第四转动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 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如图1所示的两平移一转动并联机器人,包括一个定平台4、一个动平台5 以及连接在定平台4和动平台5之间的三条支链,第一支链包括依次连接的第 一转动副11、驱动臂12、第二转动副13、复合运动副(4R)14和第三转动副 15,第一转动副11与定平台4底部连接,第三转动副15与动平台5顶部连接; 第三支链与第一支链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于定平台4和动平台5两侧,第二支 链处于第一支链、第三支链之间的定平台4和动平台5中央;第二支链包括依 次连接的第一移动副21、连杆22、第二移动副23和第四转动副24,第一移动 副21与定平台4底部连接,第四转动副24与动平台5顶部连接;第一支链、 第二支链和第三支链分别与定平台4、动平台5连接形成一个空间并联闭环机构, 通过三个输入运动驱动动平台5运动,实现两个平动自由度和一个转动自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29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关节全向式管外机器人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皮革画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