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角差速转向四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0698.3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8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胡翔;申晨阳;王宇俊;方灿;蒋齐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11/04 | 分类号: | B62D11/04;B60K1/02;B60K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角 转向 四轮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轮车,特别涉及一种对角差速转向四轮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核能工业、探险救援、军事侦察、消防排爆、航天航空等众多领域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在平坦地面自由行走,又能在野外环境和复杂地形(如地震废墟、矿难现场)中自由行走和越障的移动机器人。现有移动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大致可分为:轮式、履带式、多足式、混合式(如轮腿混合式、轮履混合式)和特殊形式(如多边形翻滚式、蛇形滑动式)。其中,多足式和特殊形式大多属于仿生类行走机构,具有很强的越障能力和地形适应性,但这两类行走机构的机械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机动性相对较差,目前正处于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初级阶段。履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能适应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的行走机构,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笨重、需要大功率驱动器,因此,对于便携式或对功率有严格限制的移动机器人来说履带并不合适。车轮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被认为是能量轮换效率最高的行走机构,车轮具有轻便简洁、高速度、高效率和控制简单等优势使得它经久不衰,近年来出现的万用拖轮(三角轮)、各种越障轮以及车轮与其它形式混合的行走机构使得车轮开始脱离硬质平坦地面而走进复杂地形。
关于动力车轮一般的分布有:单侧动力,前后动力,统一动力等等。单侧动力的行走机构比较容易实现差速转向控制但是很难实现车轮的左右同步。前后动力的行走机构与单侧动力的行走机构恰好相反,前后动力的行走机构容易实现车轮左右同步控制,却难实现机体转向的控制。统一动力方式在转向控制中,一般都是用第三方机械结构来辅助实现,相对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对角差速转向四轮车,可以进行模式切换,以适应不同的复杂地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对角差速转向四轮车,包括四个车轮和两个双出轴电机,每个双出轴电机控制两个车轮,每个车轮和所对应的双出轴电机间 通过离合器连接。
优选的,四个车轮采用同样的结构,所述车轮为双偏心圆可变偏心距越障轮,包括同为偏心轮的内轮和外轮,所述内轮可转动的设置于外轮中,所述内轮的外环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限位装置,所述外轮的内环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装置配合的第二限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装置为凹陷部,所述第二限位装置为可伸入凹陷部的伸缩部。
进一步,所述内轮和外轮上设置有驱动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双出轴电机和与电机出轴相连接的离合器,离合器的断开与连接就可以控制相应车轮的受力和不受力。
2、用4个车轮通过车轮有动力和无动力,以及动力的方向的相应组合来实现车身的转弯控制。
3、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模式切换,以适应不同的复杂地形。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对角差速转向四轮车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车运动时离合器与电机第一种工作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车运动时离合器与电机第二种工作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车运动时离合器与电机第三种工作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车运动时离合器与电机第四种工作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车运动时离合器与电机第五种工作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车运动时离合器与电机第六种工作状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车运动时离合器与电机第七种工作状态;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车运动时离合器与电机第八种工作状态;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车运动时离合器与电机第九种工作状态;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车运动时离合器与电机第十种工作状态;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车运动时离合器与电机第十一种工作状态;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车运动时离合器与电机第十二种工作状态;
图14为车轮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06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一横梁
- 下一篇:一种带指正功能以及可拆分组件的汽车方向盘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