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蛇型软体机器人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8047.5 | 申请日: | 2014-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6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郑天江;余国民;余学渭;陈雷;叶朋伟;黄官仲;黄继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天江 |
主分类号: | B25J9/18 | 分类号: | B25J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刘瑜冬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蛇型 软体 机器人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蛇型软体机器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软体机器人技术是一项前瞻性的研究技术,在国内外都已经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关注,而传统的机器人主要是应用在工业的范围内,其本身的技术含量和成本比较高,不适用于日益增长的民用机器人领域的需求。
仿蛇型软体机器人主要是通过模仿蛇的结构和型状,采用软体材料或者多个模块制成,它们具有很高的自由度和几乎连续型变的能力,此类机器人构成的末端执行器,能够到达空间中的任意一点,并且对压力具有低阻抗,因此,它具有传统机器人无法比拟的环境适应性等特点,甚至可以通过主动变型和被动变型相结合,可以进入狭小的空间,适应多变的环境。例如,可以作为新型的医疗器械,进入口腔、肛门、胃等身体部位,以减少传统器械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可以进入地震、核辐射场所等危险系数高的环境和非常复杂的地方进行搜救工作;可以制造为人类服务的机器人,使得机器人在与人类沟通的时候减少危险性。
申请人曾经于欧盟软体机器人项目研究组工作多年,深入地了解了世界前沿课题的先进性,目前国内外各大科研机构都展开了相关的课题,然而,此类机器人的产品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只是集中在一种极高端的理论研究。随着电子产品的精密化、集成化和成本低廉化,其中很多的基础问题已经被解决,因此我们可以做到部分成果的产业化,希望在未来的软体机器人甚至服务机器人的产业化方向上起到一个先遣的作用,为新型的信息化产业在产业化方向做一个铺垫。
这个方向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理由有三:
1、信息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必将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力量;
2、真正推动机器人大面积应用和流行的先导力量必将是基础的机器人和电子信息的模块的集成;
3、新型柔性化,智能化的能够与人类共享工作空间,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的机器人产品已经是现阶段产品的迫切需求。
中国现在正处于机器人发展的青壮年期,机器人已经涉足了各个行业,从削面机器人,到扫地机器人,从医疗机器人到,救灾机器人,这些元素已经深入人心,然而我们采用基于仿蛇型软体机器人作为新的思考切入点,希望能够衍生出各类相关产品并且引导行业的动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新颖性和强烈的现实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机器人控制系统复杂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仿蛇型软体机器人,实现了简化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普通机器人运动不够灵活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仿蛇型软体机器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整机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单体装置,整机控制器通过无线通讯装置与单体装置通讯连接;单体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无线通讯电路、单体控制器、运动控制电路以及电机,单体装置内部还安装有供电电池以及用于实时监控供电电池使用状态的电池管理电路。上述整机控制器,是整个仿蛇型软体机器人的核心控制部件,对整个机器人实现监控。单体装置和整体机器人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以及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都通过整机控制器来实现,通过整机控制器计算出每个单体装置的运动轨迹和距离并通过无线通讯装置传递给各个单体装置的运动控制电路,从而达到控制效果。同时整机控制器还监视各个单体装置的运行状态、外部环境、控制指令等,确保蛇型机器人在可控可靠状态下运行。供电电池是整个仿蛇型软体机器人的能量来源,根据机器人的尺寸和设计要求选择电池容量。电池管理电路是对电池进行监控的电路,如电池剩余电量监视、充电电流和电压控制、电池环境监视等。
优选的,无线通讯装置为Wi-Fi通讯装置。上述Wi-Fi通讯装置是仿蛇型软体机器人的神经,传递内部各单体装置运动的控制信号、运动状态数据、外部的控制指令等信号。
优选的,无线通讯电路为Wi-Fi电路。Wi-Fi电路用于接收整机控制器的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天江,未经郑天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80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