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管柱轴承的安装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9363.0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1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华;夏红清;缪洪广;章余发;李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8 | 分类号: | F16J15/18;B62D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管柱 轴承 安装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管柱的密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管柱轴承的安装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转向管柱作为汽车转向系统的操作装置,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方向盘和转向器,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驾驶者的操作舒适性。目前转向管柱下端一般选用橡胶滚针轴承,以降低对管柱芯轴与柱管同轴度的要求,下端橡胶轴承的安装方式普遍采用与柱管过盈配合,橡胶滚针轴承上部与柱管凸台或孔用挡圈配合限位,下部直接通过柱管四点铆压固定。此种方式结构简单,但对柱管加工及铆压力要求较高,如压铆力不均匀,则容易造成转向力矩过大、转动异响等故障,其次,橡胶滚针轴承未考虑防尘、防水的需要,对于橡胶滚针轴承布置于驾驶室外的转向管柱而言,将严重影响到转向管柱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如专利申请号200520114619.1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轴承安装定位装置,设置在转向传动轴上且安装在转向管柱内,包括:轴承、非金属套、精密定位圈和轴套,所述非金属套表面沿周向开槽且固定于所述轴承上,所述精密定位圈外表面设有多个凸起且安装在所述非金属套的开槽中,所述精密定位圈的外径大于所述非金属套外径,所述轴承固定在轴套上,所述轴套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向传动轴上。采用该装置可以放宽传统压配公差和减小装配力,以调整整个装置的共振频率,允许轴轻微倾斜和不对中,以便能降低噪音,散热性好。轴承未密封,容易进水进灰尘,影响转向管柱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轴承的安装密封结构,解决现有转向管柱与轴承配合受力不均匀,同时轴承密封性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向管柱轴承的安装密封结构,包括芯轴和柱管,设置在芯轴与柱管间的轴承,在柱管上设置轴承限位的凸台及铆压柱点;在轴承的下方设置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挡圈,密封挡圈与铆压柱点配合。
为使轴承的受力均匀,所述的铆压柱点沿柱管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4个。
为提高密封性,所述的密封挡圈与芯轴、密封挡圈与柱管均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挡圈包括橡胶护套和环形金属片。
为减小装配力,所述密封挡圈的内圈壁上设置有锯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密封挡圈压紧轴承,避免原来铆压柱点直接铆压在轴承上,降低了对各铆压柱点压铆力的控制要求,使轴承的受力更均匀,能够有效地防止柱管铆压力控制不当造成的转向力矩过大、转向异响等故障。且密封挡圈可以对轴承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防水防尘,提高转向管柱的使用寿命。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密封挡圈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1、芯轴,2、柱管,21、凸台,22、铆压柱点,3、轴承,4、密封挡圈,41、橡胶护套,42、环形金属片,43、锯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转向管柱轴承的安装密封结构,包括芯轴1和柱管2,设置在芯轴1与柱管2间的轴承3,在柱管2上设置轴承3限位的凸台21及铆压柱点22;在轴承3的下方设置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挡圈4,密封挡圈4与铆压柱点22配合。铆压柱点22沿柱管2的周向均匀设置至少有4个。所述的轴承3为橡胶滚针轴承。
密封挡圈4包括环形金属片42和橡胶护套41,通过硫化工艺形成一体;密封挡圈4的内圈部分为锯齿结构43,通过过盈配合与芯轴1装配在一起,密封垫圈4的外圆与柱管2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压入柱管2内,并使密封挡圈4的上部与轴承3的下部紧密贴合,实现密封垫圈4的限位;
柱管2的下端均匀分布有四处铆压柱点22,直接压铆于密封挡圈4的下部环形金属片42上,通过密封挡圈4压在轴承3下部的力呈均匀分布,降低了对四处铆压柱点22的压铆力的控制要求;能够有效地防止柱管2铆压力控制不当造成的转向力矩过大、转向异响等故障。
密封挡圈4的外圆与柱管2的内圆过盈配合,密封挡圈4的内圆的锯齿结构43与芯轴1的外圆过盈配合,实现对轴承3的防护作用,避免水和灰尘的进入,提高转向管柱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93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