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优化电控装载机工作路径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0809.6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9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黄美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F9/20 | 分类号: | E02F9/2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林兵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化 装载 机工 路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载机,具体涉及一种优化电控装载机工作路径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控装载机的运行需要较多的人工操作控制,严重制约了其各项技术性能和功能的发展和提高,由于装载机一般为小场地往复多次重复作业,例如装车和移动料堆,使得操纵者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完全依赖于操纵者个人技术水平的发挥情况;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电控装载机遥控化、机器人化成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已有对电控装载机工作装置自动放平电控装置的研究,多数研究都只注重于工作装置的自动化,虽然已实现行走装置与工作装置的电控化,但是目前电控装载机工作路径亦然依靠操纵者人工选择,使得电控装载机的行走路径达不到最优最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电控装载机工作路径的装置,该装置能够使得装载机行走最短的路径,并能够实现电控装载机的自动驾驶。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优化电控装载机工作路径的装置,包括PC机、单片机、电子油门、电子刹车和转向泵,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电控装载机车前桥的第一电子罗盘、安装在电控装载机车后桥的第二电子罗盘和安装在电控装载机车后桥的GPS定位器,其中,第一电子罗盘、第二电子罗盘和GPS定位器分别与PC机的输入端相连,PC机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转向电机驱动电路与转向电机相连,转向电机与转向泵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还分别与电子油门和电子刹车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所述的单片机采用ATMEGA16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电控装载机工作路径的装置能够使电控装载机沿着最短路径工作,并能够实现电控装载机的自动驾驶,减轻人工的驾驶强度,节约作业时间,减少了燃油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部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装载机的工作路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第一电子罗盘,2-第二电子罗盘,3-GPS定位器,4-PC机,5-电子油门,6-单片机,7-电子刹车,8-转向电机驱动电路,9-转向电机,10-转向泵。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优化电控装载机工作路径的装置,包括PC机4、单片机6、电子油门5、电子刹车7和转向泵10,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电控装载机车前桥的第一电子罗盘1、安装在电控装载机车后桥的第二电子罗盘2和安装在电控装载机车后桥的GPS定位器3,其中,第一电子罗盘1、第二电子罗盘2和GPS定位器3分别与PC机4的输入端相连,PC机4的输出端与单片机6的输入端相连,单片机6的输出端通过转向电机驱动电路8与转向电机9相连,转向电机9与转向泵10相连,单片机6的输出端还分别与电子油门5和电子刹车7相连。
单片机6采用ATMEGA16单片机,ATmega16是基于增强的AVRRISC结构的低功耗8位CMOS微控制器。由于其先进的指令集以及单时钟周期指令执行时间,ATmega16的数据吞吐率高达1MIPS/MHz,从而可以减缓系统在功耗和处理速度之间的矛盾。ATmega16单片机的AVR内核具有丰富的指令集和32个通用工作寄存器。所有的寄存器都直接与运算逻单元(ALU)相连接,使得一条指令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同时访问两个独立的寄存器。这种结构大大提高了代码效率,并且具有比普通的CISC微控制器最高至10倍的数据吞吐率。
第一电子罗盘1和第二电子罗盘2均采用P3000霍尔式角度传感器,其输出信号是0~5V信号,与PC机相连,获得前后轴的转向角度。
GPS定位器3采用型号为WGL20的GPS定位器,用于获取坐标信息。
转向电机驱动电路8为本领域常规的转向电机驱动电路。
上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均为常规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即可实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具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08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洗井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然水体中藻类生理生态学研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