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硬结合电路板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9571.0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0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蔡宪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臻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36 | 分类号: | H05K3/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1 | 代理人: | 哈达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硬 结合 电路板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板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硬结合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软硬结合电路板是同时包括有相互连接的软板与硬板的电路板结构,其既能够具有软性电路板的挠折性,又兼具硬性电路板的硬度。目前,软硬结合电路板的挠折区一般采用定深切割或预开窗的方式制作。但是,定深切割不易管控,切割深度公差过大导致产品良率不高,且定深切割需购置专用机台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预开窗由于挠折区与硬性电路板之间存在断差使得挠折区无法进行文字印刷、表面处理或配件贴合等处理。另外,当挠折区面积过大时,若预开窗处理,挠折区结构相对较脆弱,在生产时易造成卡板使产品报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软硬结合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软硬结合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一个软性电路板,所述软性电路板包括交接区、连接于交接区相对两侧的第一贴合区及第二贴合区;
提供第一压合基板,所述第一压合基板包括第一介电层及第一铜箔层,第一压合基板具有与交接区对应的第一开窗区;
在第一开窗区自第一介电层向第一铜箔层形成两排第一盲孔,其中一排第一盲孔对应于交接区与第一贴合区的交界,另一排第一盲孔对应于交接区与第二贴合区的交界,每个第一盲孔均露出部分第一铜箔层;
提供第一压合胶片,所述第一压合胶片具有与交接区对应的第一开口;
堆叠并压合第一压合基板、第一压合胶片、软性电路板得到多层基板,第一介电层较第一铜箔层靠近软性电路板;
选择性去除部分第一铜箔层以形成第三导电线路层,同时将第一开窗区的第一铜箔层去除;以及
去除第一开窗区的第一介电层,露出软性电路板的交接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软硬结合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在所述压合基板与交接区对应的区域的边缘自介电层向铜箔层形成有间隔排列的盲孔,无需进行定深切割,避免了定深切割带来的产品良率降低及成本上升等问题。同时,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未做预开窗处理,后续的文字印刷、表面处理或配件贴合等均可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软性电路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基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第三铜箔层制作形成第一导电线路层,第四铜箔层制作形成第二导电线路层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第一压合基板及第二压合基板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第一压合基板及第二压合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5的第一压合基板沿第一开窗区边缘激光烧蚀形成间隔排列的第一盲孔及第二压合基板沿第二开窗区边缘激光烧蚀形成间隔排列的第二盲孔后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形成有第一盲孔的第一压合基板和形成有第二盲孔的第二压合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压合胶片及第二压合胶片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第一压合胶片及第二压合胶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将第一压合基板、第一压合胶片、软性电路板、第二压合胶片、第二压合基板依次压合在一起得到多层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多层基板内形成通孔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通孔内壁形成金属镀层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第一铜箔层制作形成第三导电线路层,第二铜箔层制作形成第四导电线路层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第三导电线路层一侧形成第一防焊层,第四导电线路层一侧形成第二防焊层后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多层基板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的多层基板去除废料区对应的材料后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的多层基板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8的多层基板去除与交接区对应的第一压合基板及第二压合基板得到软硬结合电路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臻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臻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95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焊锡熔接技术的三维电路层间连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假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