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发动机及用于这种内燃发动机的进气交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5106.0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1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H·H·鲁兰;J·邓斯尔摩;A·布罗伊尔;山田修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3/02 | 分类号: | F02D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 发动机 用于 这种 交换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11年10月20日提交的德国申请号102011084834.7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此以供所有目的的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致动组件,以及一种用于致动内燃发动机中的气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内燃发动机包括连接的汽缸盖和汽缸体以形成汽缸。发动机可包括设置在进气口中的进气门。该进气门可以用来向汽缸提供空气。发动机还包括设置在排气口中的排气门。该排气门用来使燃烧后气体流出汽缸。
当发动机具有低负荷时,可使用较高程度的节流。当增加节流时,发动机效率降低,并且具体说进气交换损失增加。为了提高发动机效率并减少节流损失,已经研发用于负荷控制的不同策略。
例如,可在发动机中利用可变气门正时,以使进气和/或排气门的正时能够提前或延迟。可变气门正时能够提高发动机效率。已经试图利用凸轮轴调节装置改变气门正时,通过该调节装置,该凸轮轴能够相对于曲轴转过给定的角度,因此控制时间能够提前或延迟,而不需要独立地改变气门打开和关闭持续时间的能力。因此,曲轴调节装置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打开时间和关闭时间相同的曲轴角度量。进气和/或排气门可以提前或延迟,以便不同的汽缸发生气门重叠。也就是说,一个汽缸中的进气门打开,同时另一汽缸中的排气门也打开。气门重叠可导致汽缸交叉串扰。结果,可能降低发动机效率。汽缸交叉串扰可能在汽缸盖中加重,该汽缸盖具有结合在其中的排气歧管和/或用于减少涡轮增压系统中的损失的缩短的排气歧管。
发明内容
本文的发明人已认识到至少一些上述问题,并且研发出一种用于控制发动机中的阀致动的方法。本方法包括开始第一汽缸中的燃烧操作,通过第一凸轮打开连接于第一汽缸的第一排气门第一打开持续时间。本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二凸轮,打开连接于第一汽缸的第二排气门第二打开持续时间,该第二打开持续时间不等于第一打开持续时间。
打开持续时间的变化减少燃烧汽缸之间的交叉串扰。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打开持续时间比第二打开持续时间长,并且第一排气门比第二排气门更靠近在前燃烧的汽缸,并且按照点火顺序,在前燃烧的汽缸的燃烧刚好在所述第一汽缸中的燃烧之前。以这种方式,缩短了更靠近在前燃烧汽缸的排气门的打开持续时间,以减少汽缸之间的交叉串扰的可能性。结果,提高了燃烧效率,因此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
从下面单独或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易于明白本说明的上述优点以及其它优点和特征。
应当理解,提供上述发明内容,以通过简化形式引入在详细说明中进一步描述的选择构思。这并不意味着视为所主张主题的关键或必要特征,所主张主题的范围由详细说明后的权利要求唯一限定。此外,所主张的主题不限于解决上述任何缺点的装置或本公开中任何部分。另外,发明人已认识到上述问题,但是并不认为这些问题是已知的。
附图说明
图1示意地示出包括汽缸盖的内燃发动机;
图2在图中示出图1中所示的发动机中所包括的汽缸的两个排气口的正时;以及
图3和4示出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方法。
下文参考图1-2中示出的说明性例子更详细描述内燃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描述一种内燃发动机。在一些例子中,该发动机可具有气门重叠,也就是说,其中排气口尚未关闭而进口打开的曲轴角度范围通过可变凸轮正时可以变化。因此,在本文所述的发动机中可以利用可变气门正时。如果希望,可变气门正时使得气门重叠能够作为函数变化,具体说作为发动机速度的函数变化。
在现有发动机中,在气门重叠时段期间,例如可能在重负载下发生扫气损失。因而,一部分吸入的新鲜空气可以流经汽缸而不参与燃烧。
为了减少扫气损失,本文所述的发动机可以通过涡轮增压器增压。在这样的例子中,如果希望,在低转速下大的气门重叠能够明显增加最大转矩和提高非稳态运行性能。在低转速时出现在进气侧和排气侧之间的压降可以促进以新鲜空气对汽缸扫气的效率,并且可以能够提高汽缸填充并且因此能够有更高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51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