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保险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1142.3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2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金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保险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有灯体的车辆的保险杠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保险杠装置中,有的将形成外观的保险杠皮分割成上部、下部。
该保险杠皮通过凹凸卡合部而将成为上部的上部保险杠和成为下部的下部保险杠结合。凹凸卡合部由于将下部保险杠的卡定爪沿车身前后方向嵌合在上部保险杠的卡定孔中所以被定位,是能够削减零件数量和组装工时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还有这样的结构,即:将成为下部的第二保险杠部件的正面部分沿水平方向移动并由此嵌合在成为上部的第一保险杠部件的正面部分,并使与正面部相连的各自的侧部分沿上下方向移动并由此嵌合,因此,提高了作业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而且,还有在车身的支承部件上安装保险杠皮以及灯体的结构。一旦该支承部件在发生对保险杠皮的碰撞时被推入,卡合爪就从灯体脱离,因此,不会从支承部件向灯体传递碰撞荷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另外,还看见在车身和保险杠皮之间配置冲击缓冲材料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另一方面,有能够安装在保险杠皮上的灯体。
该灯体被安装在车身上,并设有灯座保护肋,以便该灯体在拆下时向侧面方向移动的时候不会与车身抵接,因此能够保护灯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但是,在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2)中,虽没有安装灯体,但存在不得不安装灯体的情况,若将雾灯等的灯体安装在保险杠皮上,则被认为在碰撞时灯体会被推入而受到破坏。
关于专利文献3,虽然在车身的支承部件上安装有灯体,但是对于因设计以及法律的限制等条件而要在保险杠皮上安装灯体的情况却无法采用。
如果在保险杠皮上安装灯体,则由于在碰撞时灯体会与保险杠皮一起被推入,所以被认为会与车身抵接而受到破坏,因此需要用于保护的其他部件。
关于专利文献4,如果在保险杠皮上安装灯体,则需要专用的冲击缓冲材料以便在碰撞时灯体不会被推入而被破坏。关于专用的冲击缓冲材料,若例如设置发泡苯乙烯,则制造会变得复杂。
即,需要制造发泡苯乙烯制的冲击缓冲材料的树脂成形用金属模,零件数量增加,另外,会产生对发泡苯乙烯制的冲击缓冲材料的管理,而且还需要设置组装发泡苯乙烯制的冲击缓冲材料的工序。也就是说,制造变得复杂。
在专利文献5中,在车身上安装有灯体,如果将设有该灯座保护肋的灯体安装在保险杠皮上,则灯体在因输入到保险杠皮的碰撞荷载而向侧面方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移动时能够由灯座保护肋进行保护,但是,不具有在向车身前后方向被推入时进行保护的保护肋,因此需要在灯体上安装应对向车身前后方向的荷载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55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5864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04985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25585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实开平6-0650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保险杠装置,其制造简单,且能够在有荷载从车辆的外侧向保险杠皮输入时防止设在保险杠皮上的灯体与保险杠皮一起被推入而与车身碰撞,能够保护灯体。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车辆的保险杠装置,是设在车辆的前端部或后端部上的车辆的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沿车辆的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皮;和配置在保险杠皮的内侧的骨架部件,保险杠皮上下分割而设置,保险杠皮具有:成为上部的保险杠皮上部件;成为下部的保险杠皮下部件;以及通过将保险杠皮上部件接合在保险杠皮下部件上而形成的边界线,保险杠皮上部件具有:沿着边界线的上方设置的灯体;和设在灯体与所述骨架部件之间的减震器部,保险杠装置具有保险杠下部件脱离机构,保险杠下部件脱离机构根据需要使保险杠皮下部件从固定灯体的灯体固定部附近脱离。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灯体固定部在保险杠皮上部件上设有多个,减震器部包括:在多个灯体固定部之间以覆盖灯体的下方的方式延伸的减震器主体部;立设在减震器主体部中的朝向骨架部件的边缘上的纵壁部。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纵壁部呈波型形状。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灯体包括灯体主体部、设在灯体主体部内部的灯泡、使灯泡的光向车辆的外侧透过的透镜部,纵壁部从灯体主体部以及灯泡仅以所希望的距离分开地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11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