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自动组装旋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2125.6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2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郑惠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12 | 分类号: | B21J15/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自动 组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将主体部件和封装部件自动组装并旋铆成一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当需要将一个主体部件和封装部件组合在一起时,人们常常利用旋铆机将它们铆接在一起,例如,用于汽车上的橡胶支撑,其主体部件是个圆柱形的壳体,并在壳体外侧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凸缘,而封装部件则由一个圆柱体状的橡胶件以及圆盘形的封盖组成。为了增加旋铆机的功能,并提高其自动化程度和旋铆效率,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自动旋铆机。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智能气动旋铆机”,申请公布日为2011年3月30日,申请公布号为CN 101992254A,该旋铆机带有人机界面显示触摸屏,并利用PLC 控制模块对多项工作参数进行控制。然而,目前旋铆的工序总体仍然采用人工流水方式,当需要旋铆封装上述橡胶支撑时,先由操作人员将橡胶件放入壳体内,然后将封盖放在壳体上,并用压力装置将封盖压入壳体内,再移动到旋铆工位用旋铆机将封盖铆接固定,最后移动到检测包装工位检测并包装。整个组装过程自动化程度低,人员需求及工序周转较多,不利于过程质量控制。同时,为了避免在旋铆机转动还没停止时操作员的误操作,一般采用增加双手同时按下按钮开关启动、等转动惯性停止后上料及取出等安全措施,从而在增加安全性的同时会进一步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
目前有各种各样的用于自动组装零部件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自动组装机”,授权公告号CN 100372085C,授权公告日2008年2月27日,其可用以结合一具有第一结合部的第一装置、以及一具有第二结合部的第二装置,包括一工作台供置放第一装置及支撑第二装置于该第一装置上方;一介质供应装置供应一介质至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的界面;一下压装置,推压第二装置至第一装置,以使第二装置的第二结合部对应结合于第一装置的第一结合部。另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自动组装设备”,申请公布号CN 102161385 A,申请公布日为2011年8月24日,其包括一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组装台、第一震动盘、第二震动盘、第一推压杆、第二推压杆以及夹持杆,所述组装台具有组装轴线,所述第一震动盘和第二震动盘分别设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用于放置和输送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出口端均位于组装轴线上,夹持杆位于组装台组装轴线的两侧用于夹持固定第一零件,第一推压杆和第二推压杆沿组装轴线相对设置用于将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沿所述组装轴线方向分别推压到组装台以完成组装。上述自动组装装置可将两个部件做简单的单工序结合,却并不适合对前述橡胶支撑一类构件进行的多工序的铆接组装。
当然,也有一些用于多工位、多工序组装的自动组装设备,但各工位之间通常是平面移动,因而其占用空间大,且用于部件平移的机构一般需采用机械手一类复杂的机构和装置,因此其制造与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单工位自动组装设备不适合橡胶支撑的铆接组装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工位的自动组装旋铆装置,以实现自动送料、上件、铆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自动组装设备所存在的占用空间大、机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简单易于制造的自动组装旋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动组装旋铆装置,适用于将主体部件和封装部件进行旋铆封装,包括输送主体部件的主体部件输送装置、自动排序并输送封装部件的封装部件输送装置、将封装部件与主体部件进行组合的组合机构、旋铆机以及实现自动程序控制的控制器,所述组合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可做步进式转动的上件转盘,上件转盘的轴线横向布置,其圆周面上等分地设有若干主体部件放置槽,所述封装部件输送装置的输出端具有一封装部件出口,该封装部件出口位于上件转盘的上方、且中心线与上件转盘上中间的主体部件放置槽中心线重合,封装部件出口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杆,主体部件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一倾斜地设于上件转盘一侧的导向槽,导向槽内侧面的形状与主体部件相吻合,且中心线与上件转盘上部一侧的主体部件放置槽中心线重合,所述旋铆机倾斜地设于上件转盘与导向槽相对的另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21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酸浸加压法快速制作无铅松花蛋的方法
- 下一篇:窗帘整烫的装置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