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接收元件、光接收器件以及光接收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5376.1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4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林和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31/12 | 分类号: | H01L31/12;G02B6/4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刘晓飞;张龙哺 |
地址: | 日本国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 元件 器件 以及 模块 | ||
技术领域
在本文讨论的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光接收元件、光接收器件以及光接收模块。
背景技术
图1为示出光接收元件100(其为光接收元件的一个实例)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2为沿图1的线II-II的光接收元件100的剖视图。
图1和图2所示的光接收元件100包括置于衬底114上的光电探测部101以及置于同一衬底114上的波导部111。
波导部111具有这一结构:其中波导核心层112和上包覆层113从衬底114侧堆叠。波导部111具有包括上包覆层113和波导核心层112的台面结构。信号光在波导核心层112中传播并进入光电探测部101。
光电探测部101具有这一结构:其中波导核心层112、n型半导体层102、i型吸收层103、p型上包覆层104以及p型接触层105从衬底114侧堆叠。光电探测部101具有包括p型接触层105、上包覆层104、i型吸收层103以及部分n型半导体层102的台面结构。光电探测部101中的台面结构的宽度大于波导部111中的台面结构的宽度。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宽度是沿正交于相应的波导核心层延伸方向的方向(即,正交于信号光行进方向的方向)的长度,并且是沿与衬底平行的方向的长度。光电探测部101在台面结构外侧具有包括波导核心层112以及n型半导体层102的堆叠结构。波导核心层112被光电探测部101和波导部111共享。
如图2所示,在光接收元件100中,信号光在波导部111中的波导核心层112中传播,并且进入光电探测部101中的波导核心层112。然后,信号光经由n型半导体层102(所谓的间隔层)扩散到i型吸收层103中,并且被i型吸收层103吸收。
n型半导体层102、i型吸收层103以及上包覆层104形成PIN型光电二极管(PD)。p侧电极和n侧电极(未示出)分别连接至p型接触层105和n型半导体层102。在p侧电极和n侧电极之间施加用于使p侧电极处于负电位而使n侧电极处于正电位的一定电压。因此,经由上包覆层104和n型半导体层102来探测通过i型吸收层103中的光吸收所产生的光生载流子(空穴和电子)。因此,光电探测部101对作为电信号(光生载流子电流)的信号光进行探测,并且将对应于信号光的强度的探测信号(光生载流子电流)输出。
图3为示出光接收元件300(其为光接收元件的另一个实例)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4为沿图3的线VI-VI的光接收元件300的剖视图。图3和图4所示的光接收元件300与图1和图2所示的光接收元件100的不同在于:在前者的波导部和光电探测部之间存在板状区域(slab region)。除了这点之外,光接收元件300与光接收元件100相似。
光接收元件300包括置于衬底314上的光电探测部301以及置于同一衬底314上的波导部311。此外,光接收元件300还包括位于波导部311与光电探测部301之间的衬底314上的板状区域321。
波导部311具有这一结构:其中波导核心层312和上包覆层313从衬底314侧堆叠。波导部311具有包括上包覆层313和波导核心层312的台面结构。信号光在波导核心层312中传播并进入板状区域321。
光电探测部301具有这一结构:其中波导核心层312、n型半导体层302、i型吸收层303、p型上包覆层304以及p型接触层305从衬底314侧堆叠。光电探测部301具有包括p型接触层305、上包覆层304、i型吸收层303以及部分n型半导体层302的台面结构。光电探测部301中的台面结构的宽度大于波导部311中的台面结构的宽度。光电探测部301在台面结构外侧具有包括波导核心层312以及的n型半导体层302的堆叠结构。
板状区域321包括波导核心层312和上包覆层313。板状区域321中的部分上包覆层313形成形状与光电探测部301中的台面结构的形状相似的台面结构。板状区域321中的台面结构的宽度与光电探测部301中的台面结构的宽度大体相同。已进入板状区域321的信号光在波导核心层312中传播并进入光电探测部301。在光电探测部301的制造工艺中的光致抗蚀剂曝光期间,为了解决掩模的定位误差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产生板状区域321。
如图4所示,在光接收元件300中,信号光在波导部311和板状区域321中的波导核心层312中传播,并且进入光电探测部301中的波导核心层321。然后,信号光经由n型半导体层302扩散到i型吸收层303中,并且被i型吸收层303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3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设备
- 下一篇:一种数据加密方法及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