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烧鱼划菜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9865.5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1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孟婕;赵爱军;佟蕾;肖桂华;刘诗长;于浩;米顺利;吴金龙;韦秋萍;董秀萍;朱蓓薇;辛丘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洋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325 | 分类号: | A23L1/325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杨立华;黄永校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烧鱼划 菜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下脚料的加工利用,尤其是一种干烧鱼划菜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居住在大中城市的消费者,“营养、美味、安全、方便”将是市场需求的主流。
目前常见的鱼类菜品主要有:1.活鱼产品,受到运输、养殖条件的严格要求和较高成本的限制,因此普及率不高;2.冰鲜鱼产品,其保质期一般在5天以内,制约了其销售范围;3.冷冻鱼产品,多数经过加工,种类繁多,保质期一般在12个月。尽管如此,严格地说,上述三种鱼产品都仅仅是鱼类菜品的原料,因为消费者购买后,食用时仍需配备必要的“辅料”和“调料”,并经过繁琐烹饪才可食用。那么,“是否会烹制”和“是否有时间烹制”就成为摆在消费者面前的主要问题。因此,这些产品尚难以满足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对美食的需求,而且也不利于中餐食品的产业化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烹制容易、美味可口的干烧鱼划菜品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干烧鱼划菜品,由主料鱼划200~800g、辅料菜类50~500g组成;主料鱼划经油炸制作,主料鱼划和辅料菜类用小袋分别包装,再组合包装放入大袋中。
主料鱼划来自罗非鱼、鲤鱼、草鱼、鲢鱼、带鱼、鲅鱼、鳕鱼、黑鱼或鳗鱼。
辅料菜类由食用菌5~55g、猪肉15~120g、食用油5~80g、豆瓣酱5~110g、白糖2~50g、酱油1~25g、香辛料1~30g、水5~80g、盐0.5~8g、味精0.1~3g制成。
香辛料为蒜、葱、姜的一种或多种。
干烧鱼划菜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主料包:将鱼划清洗干净后称量鱼划200~800g,油炸后抽真空密封包装成小袋,-30℃下速冻;
<2>制作辅料包:按常规方法制作辅料,按50~500g/袋密封包装成小袋,-18℃下冷冻;
<3>组装:将步骤<1>的主料包和步骤<2>的辅料包组合放入大袋中密封包装。
常规方法是称取食用菌、猪肉、香辛料,清洗、沥干、绞碎,取食用油,入锅烧热后放入香辛料、猪肉、豆瓣酱、食用菌、酱油、白糖、水,炒熟,放入盐、味精炒匀即可。
干烧鱼划菜品,由主料鱼划200~800g、辅料菜类50~500g组成;主料鱼划经油炸制作,主料鱼划和辅料菜类用小袋分别包装,再组合包装放入大袋中。
本发明的干烧鱼划菜品是将饭店里厨师常做的干烧鱼划菜品,通过工厂化的加工,将小袋的主料鱼划和辅料菜类装入大袋组合包装成“食品化的鱼菜品”半成品。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经过简单的烹饪,就可以得到一份美味的菜肴,食用本发明的干烧鱼划菜品“简单”和“方便”。应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实现干烧鱼划菜品的“标准化”、“工业化”和“批量化”的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干烧罗非鱼划
<1>制作主料包:称取罗非鱼划200g,将其放入220℃色拉油中炸150s,抽真空密封包装成小袋,-30℃下速冻;
<2>制作辅料包:称取食用菌6.6g、猪肉17g、葱0.4g、姜0.4g、蒜1.2g,清洗、沥干、绞碎,取食用油10g,入锅烧热后放入葱、姜、蒜、猪肉、豆瓣酱7.8g、食用菌,再放入酱油2g、白糖4g、水9.6g,炒熟,放入盐0.9g、味精0.2g炒匀即可,按50g/袋密封包装成小袋,-18℃下冷冻;
<3>组装:将步骤<1>的主料包、步骤<2>的辅料包组合放入大袋外包装中密封包装,-18℃冷冻保藏,保质期≤12月。
<4>产品烹饪:将步骤<1>的主料包、步骤<2>的辅料包在0~4℃下解冻,将主料包、辅料包放入锅中,加入300g水,煮制15~20min。
<5>产品评价:产品风味独特,香气浓郁,肉质滑嫩,家庭烹制却又有大厨风范。
实施例2 干烧鲢鱼划
<1>制作主料包:称取鲢鱼划500g,将其放入220℃色拉油中炸150s,抽真空密封包装成小袋,-30℃下速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洋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百洋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98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