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顶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1626.3 | 申请日: | 200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25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矫青春;许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文 |
地址: | 545007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顶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身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车辆顶盖结构是车厢顶部的盖板部,从设计角度要求它如何与前、后窗框及支柱交界点平顺过渡,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求得最好的视觉感和最小的空气阻力。
目前,国内微型汽车行业的车辆顶盖结构,根据外形设计,一般分为以下三种,一种大弧度车辆顶盖结构,其顶盖弧度很大,较大的高出侧围部分;一种小弧度车辆顶盖结构,其弧度很小,侧围延伸到顶盖,在车顶与顶盖连接;最后一种是中度弧度车辆顶盖结构,其弧度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为了安全,车辆顶盖结构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提高车辆顶盖结构的刚度可以减少振动噪声,对行驶宁静非常重要。车辆顶盖的刚度一般用模态值来表征,模态值越大,表明车辆顶盖的刚度越大。
由于车辆顶盖结构的面积比较大,天生存在刚度缺陷,一般在顶盖下增加一定数量的加强筋,弥补本身的缺陷。
目前国内很多车辆顶盖结构的加强筋横截面设计为方弧形101、圆弧形102和尖弧形103三种,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经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所述大弧度车辆顶盖结构和小弧度车辆顶盖结构,采用以上所述三种横截面的加强筋,抗凹性和刚度都能达到一个理想范围,其抗凹性曲线如图2所述的曲线401,使所述加强筋基本适于实用。
但发现中度弧度车辆顶盖结构采用所述三种加强筋,顶盖区域产生应力集中,会在局部出现凹陷或凸起,其抗凹性曲线为曲线403,可见抗凹性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得到其模态值一般在24HZ-25HZ,性能优良的最多能达到26HZ,刚度也明显不够。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顶盖结构,改进其加强筋的设置,提高车辆顶盖结构的抗凹性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顶盖结构,其设置在一车辆的顶部,包括一盖板部,该盖板部上至少设置一根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横截面设置为三角形,并向外凸起设置。
所述的车辆顶盖结构,其中,所述加强筋的数目为多根。
所述的车辆顶盖结构,其中,所述加强筋的数目为7根。
所述的车辆顶盖结构,其中,所述加强筋之间设置为等间距。
所述的车辆顶盖结构,其中,所述加强筋之间的间距为77.8mm。
所述的车辆顶盖结构,其中,所述三角形的高度为13mm,底边宽度为5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顶盖结构,改进了加强筋的形状和布局结构,使中度弧度外形的车辆顶盖能得到良好的抗凹性和刚性,而且不会增加成本,同目前为提高抗凹型和刚度而增加顶盖厚度的措施相比,减少了整车的重量,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和图1c为现有车辆顶盖结构各种加强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强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和本实用新型抗凹性曲线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顶盖结构,包括一盖板部201,如图2所示,所述盖板部201可以是一块单独的板材,也可以是同车身一起冲压成型,其外形的弧度设置为中度弧度。所述盖板部201向车厢内部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筋202,所述一根加强筋202就能起到增加车辆顶盖刚性和抗凹性的作用。所述加强筋202的横截面设置为三角形,如图3所示,其向车厢内部凸起,安装在所述盖板部201上。所述加强筋202向车厢内部凸起的安装方式,保证了其在所述盖板部201上的安装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加强筋202三角形状的横截面高度301设置为13mm,底边宽度302设置为55mm。所述加强筋202设置为7根,以等间距排放,所述间距的值为77.8mm,使车辆顶盖结构的刚度和抗凹性达到最优良的性能。
中度弧度车辆顶盖结构采用以上所述加强筋202,以及所述加强筋202在所述盖板201采用使车辆顶盖达到最优良性能的布局,计算其抗凹性得到曲线402。所述中度弧度车辆顶盖结构的抗凹性曲线402,同现有技术下大弧度和小弧度车辆顶盖的优良抗凹性曲线401相近,如图4所示;同中度弧度车辆顶盖结构采用现有技术加强筋得到的抗凹性曲线403相比,抗凹性大大增强。这表明本实用新型抗凹性能大大增强,达到了一个良好的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16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