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99558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电极双向输入输出电路-CN201711296014.2在审
  • 周博文 - 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2017-12-08 - 2018-05-15 - H03K19/20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电极双向输入输出电路,该电路包括:三极管、反相器、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控制管脚、第二控制管脚以及双向输入输出管脚。其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控制管脚,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一电源和双向输入输出管脚,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反相器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电源与双向输入输出管脚连接,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管脚连接,反相器的电源端与第二电源连接通过本发明的集电极双向输入输出电路,实现了集电极开路电路的双向信息传输。
  • 集电极双向输入输出电路
  • [发明专利]高频电子部件-CN201710479612.7有效
  • 浅田智史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2017-06-22 - 2020-11-27 - H03H7/48
  • 本发明提供两个输入输出路径之间的插入损失相等的分配或者合成高频信号的高频电子部件。高频电子部件(100)包含长方体形状的层叠体(10)、第一输入输出电极(1)、第二输入输出电极(2)以及第三输入输出电极(3),并具备第一输入输出路径与第二输入输出路径。第一输入输出路径包含第一电感体(L1)以及第一电容器。第二输入输出路径包含第二电感体(L2)以及第一电容器。第一输入输出电极设置于从层叠体的一个主面的短边方向的对称轴(A1‑A1线)偏移的位置。从第一输入输出电极至第一电感体的卷绕部的距离(d1)比从第一输入输出电极至第二电感体的卷绕部的距离(d2)长,第一电感体的电感大于第二电感体的电感。
  • 高频电子部件
  • [发明专利]高频模块元器件-CN201480030815.2有效
  • 菊池谦一郎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2014-04-09 - 2017-09-01 - H03H7/46
  • 分配合成器(20)包括层叠体(30)、公共输入输出电极(21)、低频带用输入输出电极(22)、高频带用输入输出电极(23)、以及外部接地电极(24a~24c)。层叠体(30)由多个绝缘层和电极图案层叠而成,具有侧面(31)~(34)。侧面(31)与侧面(32)相对。公共输入输出电极(21)设置于层叠体(30)的侧面(31)以及底面。低频带用输入输出电极(22)以及高频带用输入输出电极(23)设置于层叠体(30)的侧面(32)以及底面。层叠体(30)的侧面(33)最靠近屏蔽壳(12)的侧面并与其相对。
  • 高频模块元器件
  • [发明专利]输入输出装置、信息输入输出系统-CN201180007685.7有效
  • 吉田健治 - 吉田健治
  • 2011-01-28 - 2012-11-21 - G06F3/042
  •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实现一种便利性高的输入输出装置,其在单独使用时能够进行独立的信息的输入输出,同时,在与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状态下,发挥作为依存于信息处理装置的应用程序的输入设备的功能。通过连接识别装置对于由连接装置进行的与信息处理装置的连接的有无进行识别,并将由处理装置转换得到的代码值及/或坐标值通过该连接装置发送到该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当该连接识别装置对该连接装置与该信息处理装置的连接正在进行识别时,使所述内容数据从所述输出装置中输出通过具有上述两种功能,能够实现便利性高的输入输出装置。
  • 输入输出装置信息系统
  • [发明专利]结构混合型陶瓷介质带通滤波器-CN202210708649.3在审
  • 王俊元;吴育锋;陈康彩;林宜静;李伟斌 - 厦门松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2022-06-22 - 2022-10-14 - H01P1/207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混合型陶瓷介质带通滤波器,其包括陶瓷基体、第一输入输出电极以及第二输入输出电极,陶瓷基体包括开放面、短路面以及IO面;陶瓷基体设置有从开放面贯穿至所述短路面的六个第一谐振腔以及两个第二谐振腔;六个第一谐振腔以及两个第二谐振腔沿陶瓷基体的长度方向排布,且两个第二谐振腔分别设置在六个第一谐振器的两侧;第一输入输出电极以及第二输入输出电极设置在IO面的两侧,并延伸至开放面;第一输入输出电极、第二输入输出电极和六个第一谐振腔以耦合方式形成六阶带通滤波器;两个第二谐振腔分别和第一输入输出电极、第二输入输出电极耦合形成两个陷波器。
  • 结构混合陶瓷介质带通滤波器
  • [发明专利]开关模块-CN201880086120.4有效
  • 关健太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2018-12-27 - 2022-03-11 - H04B1/40
  • 开关模块(1)具备:RF输入输出用引线(51a、51c),将RF输入输出用焊盘电极(11a、11c)和RF输入输出用导线电极(31a、31c)进行连接;控制信号用引线(52a、52b),将控制信号用焊盘电极(12a、12b)和控制信号用导线电极(32a、32b)进行连接;以及接地用引线(53a),与接地用焊盘电极(13a)连接。以沿着接地用引线(53a)延伸的方向的直线(L1)为边界,将控制信号用焊盘电极(12a、12b)、控制信号用导线电极(32a、32b)、以及控制信号用引线(52a、52b)设置在与设置有RF输入输出用引线(51a)、RF输入输出用焊盘电极(11a)、以及RF输入输出用导线电极(31a)的区域(a1)相反侧的区域(a2)。
  • 开关模块
  • [发明专利]电容感测暨通信整合电路以及使用其的互动系统-CN201710406988.5有效
  • 罗立声;李仙耀 - 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17-06-02 - 2020-10-13 - H04B1/40
  • 此电容感测暨通信整合电路包括一微处理器、一感应电极以及一谐振电路。微处理器包括一第一输入输出接脚以及一第二输入输出接脚。感应电极耦接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输出接脚。谐振电路的输入端耦接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输出接脚,且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耦接感应电极。当进行电容感测时,该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输出接脚通过对该感应电极的充放电状态,以判定该感应电极的电容变化。当进行数据输出时,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输出接脚被设定为高阻抗,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输出接脚根据一传输数据,输出或不输出一高频载波,其中,该高频载波通过谐振电路的谐振,放大高频载波的振幅。
  • 电容感测暨通信整合电路以及使用互动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触控屏短路测试方法、触控屏及移动终端-CN201811295878.7有效
  • 田华;李鹏 - 深圳市德明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018-11-01 - 2021-11-19 - G01R31/5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屏短路测试方法、触控屏及移动终端,其中方法包括:开启触控IC的每个输入输出接口,为与输入输出接口连接的各个触控电极同时施加电压信号进行充电,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检测每个触控电极的第一电压感应量并存储;清除各个触控电极的残余电量,并关闭各个输入输出接口;依次单独开启各个输入输出接口,每一次单独开启输入输出接口时为与之连接的触控电极施加相同的电压信号进行充电,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检测单独开启输入输出接口时各个触控电极的第二电压感应量并存储;根据第一电压感应量和第二电压感应量判断各个触控电极间是否发生短路;该方法简单可靠,通过简单的信号处理,即可实现触控屏中触控电极短路的检测。
  • 一种触控屏短路测试方法移动终端
  • [发明专利]LC滤波器及高频开关模块-CN200980141544.7有效
  • 川村智史;上岛孝纪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2009-10-09 - 2011-09-14 - H03H7/075
  • 电感器(DLt1、DLt2)由形成包含了低通滤波器(LPF2)的高频开关模块(1)的层叠体内的电极图案及通孔电极形成。此处,电感器(DLt1)包括主功能电极(101)和位于主功能电极(101)两端的输入输出功能电极(102、103),电感器(DLt2)包括主功能电极(201)和位于主功能电极(201)两端的输入输出功能电极此处,电感器(DLt1)的输入输出功能电极(102)和电感器(DLt2)的输入输出功能电极(202)配置成在俯视层叠体时部分重合,从而形成将所述输入输出功能电极(102、202)作为相对电极的电容器(DCc2
  • lc滤波器高频开关模块
  • [发明专利]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CN202110058745.3在审
  • 杨春晓 - 杨春晓
  • 2021-01-16 - 2021-08-03 - H01M50/52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所述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包括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片状集流体、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所述片状集流体其正面的全部或局部与所述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进行接触、连接或导电连接,形成铅酸蓄电池电极;所述片状集流体其背面的全部或局部与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进行导电连接;本发明公开的铅酸蓄电池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有利于降低铅酸蓄电池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的电阻,有利于铝、铜或其合金等轻质、高导电性的导体应用于铅酸蓄电池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提高电池的重量比能、体积比能量、功率密度等。
  • 一种蓄电池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
  • [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CN202120115350.8有效
  • 杨春晓 - 杨春晓
  • 2021-01-16 - 2021-08-27 - H01M50/528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所述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包括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片状集流体、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所述片状集流体其正面的全部或局部与所述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进行接触、连接或导电连接,形成铅酸蓄电池电极;所述片状集流体其背面的全部或局部与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进行导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铅酸蓄电池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有利于降低铅酸蓄电池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的电阻,有利于铝、铜或其合金等轻质、高导电性的导体应用于铅酸蓄电池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提高电池的重量比能、体积比能量、功率密度等。
  • 一种蓄电池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