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278294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用于三节拍式行走的鞋底-CN200780000120.X无效
  • 宋杉根 - 宋杉根
  • 2007-01-26 - 2008-11-19 - A43B7/32
  • 该鞋底包括外底(S),该外底具有使脚跟着地的第一着地(100)、使脚心着地的第二着地(200)和使脚趾着地的第三着地(300)。所述第一着地(100)包括着地导槽(110),其从第一着地和第二着地(200)的结合点(C)处朝内弯曲且沿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使脚跟着地的第一节拍。滚动着地表面(120)与着地导槽(110)相连以形成连续曲面,从而引导脚跟滚动和着地。气垫(130)设置在第一着地中,并且吸收利用滚动着地表面(120)进行滚动和着地的脚跟的冲击。
  • 用于节拍行走鞋底
  • [实用新型]带弧形着地的导演椅-CN201220640981.2有效
  • 郑世平;郑天夏;范克安 - 郑世平
  • 2012-11-28 - 2013-05-22 - A47C4/30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弧形着地的导演椅,包括有支架和柔性面料,支架两侧对应结构的支撑杆由两U形连杆关联;U形连杆的两端铰接在同侧支撑杆下部,两U形连杆中部相互交叉铰接后,上部分别经连接件铰接在另一侧的支撑杆中部,其特征是支撑杆由一根杆件折弯而成,从靠背段起依次折弯有扶手段、前支撑段、着地段和后支撑段,后支撑段端拼拢在靠背段上,并与靠背段铰接成刚性整体;所述的U形连杆和连接件分别活动铰接在前、后支撑段上;所述的柔性面料套设在靠背段和两
  • 弧形着地导演
  • [发明专利]充气轮胎-CN201410160452.6有效
  • 高桥聪一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2014-04-21 - 2014-10-29 - B60C11/03
  • 其具备被划分在中心主沟槽(12a)之间的中央着地(14a)、被划分在胎肩主沟槽(12b)与中心主沟槽(12a)之间的一对中间着地(14b)及形成在胎肩主沟槽(12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B1)的一对胎肩着地其特征在于,中央着地(14a)及中间着地(14b)从基本胎面轮廓线(L)向轮胎径向外方(C1)凸起,所述基本胎面轮廓线(L)平滑地连结一对胎肩着地(16)的触地面(17);中间着地(14b)的顶部(14b-1)的半径小于等于中央着地(14a)的顶部(14a-1)的半径,并且中间着地(14b)的厚度(T2)大于中央着地(14a)的厚度(T1)。
  • 充气轮胎
  • [发明专利]充气轮胎-CN201310594191.4有效
  • 田中进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2013-11-21 - 2017-10-27 - B60C11/04
  • 轮胎胎面通过周向连续延伸主沟槽而被划分为中心着地、一对中间着地、以及一对胎肩着地。在轮胎子午截面中,中心着地的胎面中心轮廓和各中间着地的胎面中间部从虚拟胎面轮廓径向向外凸状突出,所述虚拟胎面轮廓被定义为平滑地经由中心着地和中间着地的胎面的轴向端点。
  • 充气轮胎
  • [实用新型]随车叉车-CN202120285264.1有效
  • 王远金 - 王远金
  • 2021-02-01 - 2021-09-28 - B66F9/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随车叉车,涉及叉车技术领域,随车叉车包括竖直支撑、用于抵在地面上的着地、用于放置货物的升降及驱动升降升降的动力组件,着地沿第一水平方向可移动设置在竖直支撑底端,当着地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着地部位于竖直支撑的第一侧,当着地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着地部位于竖直支撑的第二侧;升降沿竖直方向可移动设置在竖直支撑上,升降部位于竖直支撑的第一侧,且升降设有用于容纳着地的容腔,动力组件设置在竖直支撑
  • 叉车
  • [发明专利]充气轮胎-CN201210347036.8有效
  • 桥本圭介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2012-09-17 - 2016-10-26 - B60C9/18
  • 配置在胎面(2)上的胎面橡胶(2G)包括:位于所述胎肩带状层(9)的轮胎径向外侧的一对胎肩着地(11);以及位于该胎肩着地(11)之间的胎冠着地(12)。所述胎肩着地(11)外表面的轮廓,相比于将所述胎冠着地(12)外表面的轮廓假想地向轮胎轴向外侧延长的延长轮廓而处于轮胎径向外侧0.5~1.5mm。采用本发明,能抑制胎肩着地的不均匀磨损。
  • 充气轮胎
  • [发明专利]三脚架-CN200510063767.X无效
  • 中谷幸一郎 - 伟如宝株式会社
  • 2005-03-31 - 2006-05-31 - F16M11/3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着地体易于转换的三脚架。该三脚架(1)具有在下端设有顶尖(6)的支脚(7),在支脚(7)的下端一侧设有能够在着地状态与非着地状态之间转换的着地体(11),在支脚(7)与着地体(11)之间布置有弹力件,在着地体(11)克服弹力件的作用力而相对于支脚(7)向下移动之后,通过使着地体(11)相对于支脚(7)转动,着地体(11)便从非着地状态转换到着地状态。
  • 三脚架
  • [发明专利]充气轮胎-CN201410098449.6有效
  • 高桥聪一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2014-03-17 - 2014-09-24 - B60C11/00
  •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在胎肩主沟槽(12b)与中心主沟槽(12a)之间划分的一对第一着地(14a)、在中心主沟槽(12a)之间划分的第二着地(14b)以及形成在胎肩主沟槽(12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B1)的一对胎肩着地(16)。第一着地(14a)及第二着地(14b)从基本胎面轮廓线(L)向轮胎径向外方(C1)凸起,所述基本胎面轮廓线(L)平滑地连结一对胎肩着地(16)的触地面(17)。第一着地(14a)从基本胎面轮廓线(L)凸起的凸起量(H1)大于第二着地的凸起量(H2)。
  • 充气轮胎
  • [实用新型]一种复合鞋底-CN201320677046.8有效
  • 黄忠达;李树和;刘晓清 - 温州市海滨秀龙鞋材有限公司
  • 2013-10-29 - 2014-04-23 - A43B13/12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着地层以及与脚接触的脚接触层,所述着地层与脚接触层通过粘胶粘合连接,所述着地层设置为注塑层,所述脚接触层设置为发泡层。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着地层设置为注塑层,而使得着地层具有防滑耐磨的优点,而脚接触层设置为发泡层,而使得脚接触层具有柔软舒适的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即防滑耐磨又柔软舒适的优点。
  • 一种复合鞋底
  • [发明专利]双辙车辆-CN201680025780.2有效
  • D.杜佩尔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2016-04-08 - 2019-11-08 - B62D25/20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辙车辆,其具有车身底板总成,在车身底板总成的底侧上布置有易受着地影响的部件(23),所述易受着地影响的部件的外轮廓以偏移量(Δz)从车身底板总成的底侧朝路面方向向下伸出,其中,为了保护所述部件(23)不受着地损伤而在底板侧被覆盖元件(33)的基础段(35)覆盖。按照本发明,所述覆盖元件(33)的基础段(35)沿车辆横向(y)以至少一个边缘段侧向地延伸,所述边缘段构造为着地止挡(39),所述着地止挡(39)以高度偏移量(Δh)从覆盖元件的基础段(35)朝路面方向向下伸出,使得在着地时覆盖元件的基础段(35)保持基本不受路面侧的干扰轮廓影响。
  • 车辆
  • [实用新型]腋下拐管件连接套结构-CN201520836749.X有效
  • 黄建文 - 佛山市凌晴翔医疗康复器材有限公司
  • 2015-10-27 - 2016-04-13 - A61H3/0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腋下拐管件连接套结构,包括撑杆和位于撑杆的着地,所述撑杆和着地之间通过管件连接套连接,所述管件连接套的中间对应着地处开有安装通孔,所述管件连接套的两侧对应撑杆位置处开有安装凹位,所述安装凹位内侧设置有T字形支撑;该腋下拐杖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良,尤其是通过管件连接套来连接着地的设计,大大简化了安装步骤,且连接也足够稳固。
  • 腋下拐管件连接结构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