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707051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脱位后路复位器-CN202020096117.5有效
  • 马向阳;马浩天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 2020-01-16 - 2020-11-13 - A61B17/70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脱位后路复位器,具有呈夹子状的限位架,夹子状限位架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于中部交点处交叉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尾端作为手柄端,第一支架的首端安装用于椎骨支撑的支撑臂,第二支架的首端安装用于椎骨复位的夹手臂;本实用新型带有活动夹手臂的脱位后路复位器,复位操作简单,提供了额外的复位力量,且可以准确的控制复位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路复位力量不足,复位操作困难及复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除脱位外其它椎骨脱位的复位。
  • 一种带有活动手臂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
  • [实用新型]侧块关节融合器-CN202122853173.6有效
  • 赵伟峰;孙泽宇;李波;丁一 - 贵州省人民医院
  • 2021-11-22 - 2022-06-14 - A61F2/44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块关节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融合器本体含有上端面、下端面和环侧面,融合器本体在下端面上的投影为圆形、椭圆形、卵形、矩形、圆角矩形或长腰孔形中的任一种;上端面与环侧面之间的过渡处为第一实体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不会被原骨吸收,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骨质生长融合确切,确保融合成功;减少了侧块反复植骨操作次数,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术后稳定性高,患者康复快;使骨能够充分长入融合器,融合后的骨密度
  • 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
  • [实用新型]一种提拉复位器-CN202221366151.5有效
  • 原所茂;魏斌 - 原所茂;魏斌;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2-06-02 - 2023-01-10 - A61B17/70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提拉复位器,包括颅骨锚定钩、角度调节件、抵接组件和连接套筒;连接套筒套设在抵接组件上;抵接组件的一端凸设于连接套筒;颅骨锚定钩的第一端与连接套筒转动连接角度调节件的第一端与颅骨锚定钩连接,角度调节件的第二端与连接套筒抵接,所述颅骨锚定钩和所述连接套筒间成预设角度;本实用新型通过颅骨锚定钩与颅骨固定,直接施力与骨质,这明显提高了复位力量,并配合角度调节件、抵接组件和连接套筒等结构,实现周围的韧带发生缓慢变化,而最终实现脱位的逐渐提拉复位,且整体结构简单,这大大增加提拉手术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 一种寰枢椎提拉复位
  • [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侧块骨折的复位钳-CN201210148853.0无效
  • 郭翔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2012-05-14 - 2012-08-15 - A61B17/56
  • 一种用于侧块骨折的复位钳,包括两个钳臂,钳臂的前端相向弯曲,钳臂前端端面的轮廓形状与侧块外侧缘形状相配合,前端端面中设置有钳齿。在后路融合术中、置入螺钉之前,利用两个钳臂的前端对侧块骨折分离进行复位。两个钳臂后部的手柄部之间的止退机构将钳臂的张开角度随时固定在当前位置。两个钳臂前端的端面形状与侧块外侧缘形状相配合,且两个钳臂前端的端面中设置有钳齿,可稳定夹持侧块骨折分离部分。两个钳臂前端的厚度均大于钳臂中其余部分的厚度,增加了钳臂前端端面与侧块的接触面。本发明实现了侧块骨折分离的术中即时复位,防止了内固定系统置入时骨折断端进一步分离移位的风险,并有利于骨折端愈合。
  • 一种用于寰椎侧块骨折复位
  • [实用新型]用于侧块骨折的复位钳-CN201220216171.4有效
  • 郭翔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2012-05-14 - 2012-11-28 - A61B17/28
  • 一种用于侧块骨折的复位钳,包括两个钳臂,钳臂的前端相向弯曲,钳臂前端端面的轮廓形状与侧块外侧缘形状相配合,前端端面中设置有钳齿。在后路融合术中、置入螺钉之前,利用两个钳臂的前端对侧块骨折分离进行复位。两个钳臂后部的手柄部之间的止退机构将钳臂的张开角度随时固定在当前位置。两个钳臂前端的端面形状与侧块外侧缘形状相配合,且两个钳臂前端的端面中设置有钳齿,可稳定夹持侧块骨折分离部分。两个钳臂前端的厚度均大于钳臂中其余部分的厚度,增加了钳臂前端端面与侧块的接触面。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侧块骨折分离的术中即时复位,防止了内固定系统置入时骨折断端进一步分离移位的风险,并有利于骨折端愈合。
  • 用于寰椎侧块骨折复位
  • [实用新型]一种椎弓根螺钉置导板-CN201720201321.7有效
  • 谢雁春;于海龙;刘军;项良碧;轩安武;赵阳阳 - 谢雁春
  • 2017-03-03 - 2018-03-16 - A61B17/90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椎弓根螺钉置导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连接体、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椎弓根螺钉置导板为对称结构;在进行椎弓根置手术时,先使板充分显露出来,剥离板表面的软组织,再将椎弓根螺钉置导板置入板的表面,确认椎弓根螺钉置导板与板及棘突完全贴合以及椎弓根螺钉置导板的位置稳固后,将椎弓根螺钉置导板固定,沿椎弓根螺钉置导板上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进行置,使椎弓根置难度减小,置不易出现偏差,减少损伤椎动脉、脊髓、神经根及静脉丛的问题。
  • 一种枢椎椎弓根螺钉导板
  • [发明专利]后路动态固定装置-CN201110117204.X无效
  • 刘家勇;马维虎;蒋伟宇;赵刘军 - 刘家勇;马维虎;蒋伟宇
  • 2011-04-29 - 2011-10-26 - A61B17/70
  • 一种后路动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及连杆;第一连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套、螺母、夹板及用于钩住后弓且与第一连接套万向连接的板钩,板钩的前端部弯折形成钩状,中部具有螺纹部,后端部具有与第一连接套万向连接的第一球头部,夹板设于板钩的中部并相对第一球头部能来回移动,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连接套及与第二连接套万向连接的椎弓根螺钉,该椎弓根螺钉的后端部具有与第二连接套万向连接的第二球头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安装完毕后,可以使还能相对转动,保持原有的正常生理功能。
  • 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装置
  • [实用新型]后路动态固定装置-CN201120142639.5无效
  • 刘家勇;马维虎;蒋伟宇;赵刘军 - 刘家勇;马维虎;蒋伟宇
  • 2011-04-29 - 2012-01-04 - A61B17/70
  • 一种后路动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及连杆;第一连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套、螺母、夹板及用于钩住后弓且与第一连接套万向连接的板钩,板钩的前端部弯折形成钩状,中部具有螺纹部,后端部具有与第一连接套万向连接的第一球头部,夹板设于板钩的中部并相对第一球头部能来回移动,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连接套及与第二连接套万向连接的椎弓根螺钉,该椎弓根螺钉的后端部具有与第二连接套万向连接的第二球头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安装完毕后,可以使还能相对转动,保持原有的正常生理功能。
  • 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装置
  • [发明专利]复位器-CN200310117408.9无效
  • 尹庆水;艾福志;徐英忱 - 尹庆水;艾福志;徐英忱
  • 2003-12-17 - 2004-11-17 - A61B17/68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位器,由两个相同弯度的钳体铰接而成,两钳体的手柄上设有弹压于手柄内侧之间的簧片,两手柄的末端之间穿设螺杆,螺杆上设有用于调节两手柄开合大小的调节螺母;其中一个钳体的长钳臂前端外侧设有方向朝外的半圆形卡口通过本发明,实现了经口咽入路完成脱位的的术中即时复位,对于以往较为棘手的难复型前脱位非常有效。
  • 寰枢椎复位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