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省面积的螺旋电感器结构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735002.8 申请日: 2019-08-09
公开(公告)号: CN110581219A 公开(公告)日: 2019-12-17
发明(设计)人: 赵文生;胡庆豪;徐魁文;陈世昌;王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H01L49/02 分类号: H01L49/02
代理公司: 33240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朱亚冠
地址: 310018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一种节省面积的螺旋电感器结构,包括基底顶部的重新布局层、基底中间的硅通孔阵列和基底底部的重新构建层;硅通孔阵列包括位于同一直线且互不相连的四个硅通孔,从左至右定义为第一至第四硅通孔,每个硅通孔呈圆柱形,由位于中间的半导体性碳纳米管束,以及分别设置在半导体性碳纳米管束两侧的金属性碳纳米管束构成,且半导体性碳纳米管束完全阻隔两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硅通孔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氧化物介质层。本发明利用硅通孔和金属线互连形成高密度三维集成螺旋电感器,该电感器结构简单、芯片利用率高、占用尺寸小、工艺难度小、成本低,对于电子、通讯系统的集成化和微型化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搜索关键词: 硅通孔 碳纳米管束 半导体性 基底 螺旋电感器 金属性 氧化物介质层 微型化 电感器结构 芯片利用率 工艺难度 互不相连 三维集成 通讯系统 同一直线 重新构建 布局层 集成化 金属线 圆环形 互连 外周 阻隔 占用
【主权项】:
1.一种节省面积的螺旋电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顶部的重新布局层、基底中间的硅通孔阵列和基底底部的重新构建层;/n硅通孔阵列包括位于同一直线且互不相连的四个硅通孔,从左至右定义为第一至第四硅通孔,每个硅通孔呈圆柱形,由位于中间的半导体性碳纳米管束,以及分别设置在半导体性碳纳米管束两侧的金属性碳纳米管束构成,且半导体性碳纳米管束完全阻隔两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硅通孔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氧化物介质层;第一硅通孔左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构建层端与第四硅通孔右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构建层端通过金属线连接,第四硅通孔右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布局层端和第一硅通孔右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布局层端通过金属线连接,第一硅通孔右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构建层端和第四硅通孔左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构建层通过金属线连接,第四硅通孔左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布局层端和第二硅通孔左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布局层端通过金属线连接,第二硅通孔左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构建层端和第三硅通孔右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构建层通过金属线连接,第三硅通孔右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布局层端和第二硅通孔右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布局层端通过金属线连接,第二硅通孔右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构建层端和第三硅通孔左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构建层通过金属线连接,第三硅通孔左侧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的重新布局层端通过金属线连出。/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73500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三维螺旋电感结构及其制造方法-201910952030.5
  • 徐智文;温春兰 - 福建省福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2019-10-09 - 2020-02-11 - H01L49/02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维螺旋电感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半导体衬底上沉积底层金属线圈,沉积顶层金属线圈制得三维螺旋电感结构。三维螺旋电感结构将减小传统电感结构对半导体衬底上横向空间的浪费。其使用聚合物牺牲层在电感与衬底之间来产生气隙,以空气为介质的设计,将大幅提高Q值,同时还提高了自我共振频率,从而提升电感值,减小功率损耗,使电感的性能更好。同时基于这种三维的螺旋电感结构,其将大大减小半导体衬底上的寄生电容,除此之外还减少了衬底损耗。
  • 用于3D MIM电容封装处理的方法和设备-201880039544.5
  • P·索;G·H·施;A·桑达拉江 - 应用材料公司
  • 2018-06-05 - 2020-02-07 - H01L49/02
  • 处理基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具有第一聚合物介电层的基板;在第一聚合物介电层上形成第一RDL;在第二聚合物介电层的顶部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开口中,在第一RDL上构建3D MIM电容堆叠,3D MIM电容堆叠具有顶部电极、底部电极以及插入顶部电极与底部电极之间的电容介电层;在3D MIM电容堆叠上以及第二聚合物介电层上沉积介电层;以及移除介电层的一部分,以在3D MIM电容堆叠的至少一个开口的底部处暴露顶部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第二聚合物介电层的至少一个开口的底部处暴露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
  • 电容介质层表面处理方法及电容器-201810735994.X
  • 不公告发明人 -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 2018-07-06 - 2020-01-14 - H01L49/0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容介质层表面处理方法和电容器,所述方法包括:提供一形成于基底上的电极支撑结构,电极支撑结构具有多个电容成型孔,电容成型孔的侧壁以及底面由下电极层构成;在下电极层的表面形成电容介质层,且电容介质层还覆盖电极支撑结构;对电容介质层进行氨气退火处理,以形成介质表面修复层在电容介质层的表面层,介质表面修复层的表面具有纳米微晶结构;在介质表面修复层的表面形成上电极层,且上电极层还覆盖在电极支撑结构上的介质表面修复层;上电极填充物填充在电容成型孔中,并且上电极填充物覆盖在电极支撑结构上的上电极层。改善电容介质层表面性质,降低电容器的漏电流,减少上电极板的阻值,改善电容器可靠性寿命。
  • 一种利用多晶材料制备单晶电容的方法-201810441359.0
  • 王超;赵云驰;魏红祥;孙阳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2018-05-10 - 2020-01-07 - H01L49/0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多晶材料制备单晶电容的方法,包括:(1)在衬底上制备电容的测试电极;(2)利用聚焦离子束‑电子束双束系统的电子束背散射衍射标定并选取多晶材料中的单晶颗粒;(3)利用聚焦离子束‑电子束双束系统的聚焦离子束在单晶颗粒上刻蚀出两个平行沟槽并在其中沉积电绝缘保护层,提取具有电绝缘保护层的单晶颗粒;(4)从单晶颗粒的除了具有电绝缘保护层之外的一侧或相对的两侧刻蚀单晶颗粒至目标厚度;(5)以任意的顺序,进行步骤(a)和(b),从而制得电容:(a)在单晶颗粒的、除了具有电绝缘保护层之外的两侧形成电容电极;(b)刻蚀去除单晶颗粒上部多余的部分;(6)将电容电极与测试电极连接。
  • 具有贯穿衬底通孔芯的电感器-201880032682.0
  • K·K·柯比 - 美光科技公司
  • 2018-04-05 - 2020-01-03 - H01L49/02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包括衬底。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贯穿衬底通孔TSV,其延伸到所述衬底中;及基本上螺旋形导体,其围绕所述TSV安置。所述基本上螺旋形导体可经配置以响应于电流经过所述螺旋形导体而在所述TSV中生成磁场。可包含一个以上TSV,及/或可提供一个以上基本上螺旋形导体。
  • 一种节省面积的螺旋电感器结构-201910735002.8
  • 赵文生;胡庆豪;徐魁文;陈世昌;王高峰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2019-08-09 - 2019-12-17 - H01L49/02
  • 本发明公开一种节省面积的螺旋电感器结构,包括基底顶部的重新布局层、基底中间的硅通孔阵列和基底底部的重新构建层;硅通孔阵列包括位于同一直线且互不相连的四个硅通孔,从左至右定义为第一至第四硅通孔,每个硅通孔呈圆柱形,由位于中间的半导体性碳纳米管束,以及分别设置在半导体性碳纳米管束两侧的金属性碳纳米管束构成,且半导体性碳纳米管束完全阻隔两金属性碳纳米管束;硅通孔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氧化物介质层。本发明利用硅通孔和金属线互连形成高密度三维集成螺旋电感器,该电感器结构简单、芯片利用率高、占用尺寸小、工艺难度小、成本低,对于电子、通讯系统的集成化和微型化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 一种超导量子计算芯片-201910852665.8
  • 邱嘉威;李剑;刘伟洋;张礼博;贾浩;刘松;俞大鹏 - 南方科技大学
  • 2019-09-10 - 2019-12-10 - H01L49/02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超导量子计算芯片,超导量子计算芯片包括衬底和设置于衬底上的滤波器;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和至少一个电感,至少一个电容与至少一个电感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采用电容和电感等集总元件形成超导量子计算芯片中的滤波器,由于集总元件形成的滤波器较小的器件尺寸即可达到较好的滤波性能,因此在保证滤波器具有较小的尺寸保证滤波器能够集成到超导量子计算芯片上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滤波器的滤波性能。
  • MIM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201711354002.0
  • 不公告发明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2017-12-15 - 2019-12-10 - H01L49/02
  • 一种MIM电容器包括衬底、依序形成于衬底上的绝缘层与导电材料层、依序形成于导电材料层上的第一电极、第一介质、第二电极与隔离层、形成于隔离层上的第三电极、贯穿隔离层将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电连接的连接元件、贯穿第三电极与隔离层的开口、设置于第三电极上及开口处的第二电极上的第二介质、形成于第二介质上的第四电极、形成于导电材料层及第四电极上的钝化层、贯穿钝化层且对应导电材料层的第一接触孔、贯穿钝化层且对应第四电极的第二接触孔、通过第一接触孔与导电材料层电连接的第一引线结构、形成于钝化层且对应第三电极或第二电极的第三接触孔、通过第三接触孔连接第三电极或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引线结构。
  • 电容器的制造方法-201910397664.9
  • 小松嘉英;五十岚武司;小栗裕之 - 住友电工光电子器件创新株式会社
  • 2019-05-14 - 2019-11-22 - H01L49/02
  •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具有MIM构造的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下部电极的上表面通过多次层叠来形成电介质的步骤;及在电介质的上表面形成上部电极的步骤。电介质包括:在下部电极的上表面形成的第一电介质层;及在第一电介质层的上表面形成且与上部电极相接的第二电介质层。形成电介质的步骤包括:在下部电极的上表面形成第一电介质层的步骤;通过喷射清洗及二流体清洗中的至少一者对第一电介质层(31)的上表面进行清洗的步骤;及在清洗后的第一电介质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二电介质层的步骤。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