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原子级厚超薄发射层的GaN反射式光电阴极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637382.1 申请日: 2019-07-15
公开(公告)号: CN110416055B 公开(公告)日: 2021-07-13
发明(设计)人: 刘磊;田健;刁煜;陆菲菲;夏斯浩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H01J40/06 分类号: H01J40/06
代理公司: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代理人: 马鲁晋
地址: 210094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原子级厚超薄发射层的GaN反射式光电阴极,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衬底层、p型AlGaN缓冲层、原子级厚GaN超薄发射层以及位于发射层上的Cs/O激活层。所述p型AlGaN缓冲层采用均匀掺杂结构,所述原子级厚GaN超薄发射层由若干厚度相等的GaN单原子层堆叠而成。本发明采用GaN单原子层作为发射层,可以使光电阴极工作在高温、高电压、强辐射以及深紫外条件下并保持耐久性,同时还能增加发射层激子浓度,减少电子输运时间和距离,最终提高光电阴极的量子效率。
搜索关键词: 具有 原子 超薄 发射 gan 反射 光电 阴极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原子级厚超薄发射层的GaN反射式光电阴极,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层、生长在衬底层上的p型AlGaN缓冲层、生长在p型AlGaN缓冲层上的原子级厚GaN超薄发射层以及位于原子级厚GaN超薄发射层上的Cs/O激活层,所述原子级厚GaN超薄发射层包括n层厚度相同的GaN单原子层,其中,1≤n≤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3738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光电面电子源-202180051154.1
  • 平野友彦;武富浩幸;须山本比吕;松平涉;影山明广;岩崎光太;山田拓 -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2021-06-09 - 2023-04-07 - H01J40/06
  • 本发明的光电面电子源(1)具备:玻璃基板(40),其自包含微透镜(41)的基板受光面(50a)接收激光(101),且使激光(101)朝向与基板受光面(50a)为相反侧的基板主面(43)会聚;光电面(50),其设置于基板主面(43),且接收经会聚的激光(101)并放出光电子(102);及引出电极(60),其固定于基板主面(43),且自光电面(50)引出光电子(102)。引出电极(60)具有:电极部(62),其沿基板主面(43)的法线方向(N)与光电面(50)分开而配置,且设置有使光电子(102)通过的电极孔(62H);及框部(61),其在基板主面(43)上固定于包围光电面(50)的区域。
  • 透过型光电阴极和电子管-201880050505.5
  • 永田贵章;石上喜浩;浜名康全 -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2018-05-14 - 2022-07-22 - H01J40/06
  • 透过型光电阴极具备:光透过性基板,其具有入射光的第一表面以及出射从第一表面侧入射的光的第二表面;光电变换层,其被设置于光透过性基板的第二表面侧,并且将从第二表面被出射的光转换为光电子;光透过性导电层,其由设置于光透过性基板和光电变换层之间的单层的石墨烯构成;以及具有光透过性的热应力缓和层,其被设置于光电变换层和光透过性导电层之间。热应力缓和层的热膨胀系数比光电变换层的热膨胀系数小,并且比石墨烯的热膨胀系数大。
  • 一种光电导型冷阴极平板X射线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110729927.9
  • 陈军;张志鹏;邓少芝;许宁生 - 中山大学
  • 2021-06-29 - 2022-04-05 - H01J40/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导型冷阴极平板X射线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X射线探测器包括阳极基板和冷阴极基板,所述阳极基板包括阳极衬底、制备在阳极衬底上的阳极电极、制备在阳极电极上的半导体层;所述冷阴极基板包括冷阴极衬底、制备在冷阴极衬底上的冷阴极电极、制备在冷阴极电极上的光电导体、制备在光电导体上的冷阴极发射体;所述半导体层和所述光电导体通过隔离体相互绝缘地固定在一起,所述阳极基板上的半导体层与所述冷阴极发射体相对。本发明通过在阳极基板上设置半导体层、冷阴极基板上设置光电导体,降低了X射线探测器的暗电流,提高了X射线探测器的灵敏度。
  • 柔性植入式神经光电极的光学器件及其设计、制备方法-202010795618.7
  • 陶虎;顾驰;周志涛;魏晓玲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2020-08-10 - 2022-02-25 - H01J40/06
  • 本发明公开了柔性植入式神经光电极的光学器件,其设置于柔性聚合物衬底上,包括:输入光栅、波导和输出光栅,输入光栅为平行光栅,用于耦合入射光,波导的输入端与输入光栅耦合连接,波导的输出端与输出光栅耦合连接,输出光栅为聚焦光栅,用于将光耦合、聚焦照射在记录电极上方,提供单细胞分辨率的光刺激。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植入式神经光电极的光学器件,通过对波导和光栅的设计刻提供单细胞分辨率的光刺激和原位记录;器件尺寸小能减少植入损伤,且低损耗、高耦合、强聚焦;其高集成度利于实现多通道、高密度的神经刺激和记录;采用柔性聚合物衬底能减少神经瘢痕的形成,实现长期在体稳定工作。
  • 具有原子级厚超薄发射层的GaN反射式光电阴极-201910637382.1
  • 刘磊;田健;刁煜;陆菲菲;夏斯浩 - 南京理工大学
  • 2019-07-15 - 2021-07-13 - H01J40/06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原子级厚超薄发射层的GaN反射式光电阴极,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衬底层、p型AlGaN缓冲层、原子级厚GaN超薄发射层以及位于发射层上的Cs/O激活层。所述p型AlGaN缓冲层采用均匀掺杂结构,所述原子级厚GaN超薄发射层由若干厚度相等的GaN单原子层堆叠而成。本发明采用GaN单原子层作为发射层,可以使光电阴极工作在高温、高电压、强辐射以及深紫外条件下并保持耐久性,同时还能增加发射层激子浓度,减少电子输运时间和距离,最终提高光电阴极的量子效率。
  • 低电压电子穿透性薄膜-201980048584.0
  • 约翰·贝内特 - 约翰·贝内特
  • 2019-08-08 - 2021-03-09 - H01J40/06
  • 一个或多个薄膜保护阴极,所述薄膜由薄的材料层组成,所述薄的材料层允许电子通过,同时防止所述阴极免受源自所述薄膜之外的元素的污染或防止外部设备免受源自所述阴极上或所述阴极附近的元素的污染。所述薄膜可由绝缘体支撑,所述绝缘体进而由偏转层支撑。所述薄膜可相对于所述阴极维持处于正电压,使得在所述阴极与所述薄膜之间产生将由所述阴极发射的电子背离所述阴极加速的电压梯度。所述薄膜位于与所述阴极相距的适当距离处,以允许在所述距离处进行与所述电子的能量匹配的电子透射。
  • 一种高硅氧过渡玻璃壳紫外光电管-201711087212.8
  • 杨蔡 - 成都永和光学有限公司
  • 2017-11-07 - 2019-05-14 - H01J40/06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硅氧过渡玻璃壳紫外光电管,包括:高硅氧过渡玻璃壳、阴极、阳极和绝缘柱体;所述绝缘柱体设置有阴极支柱引出线和阳极支柱引出线、吸排气管;所述阴极支柱引出线的顶部固定设置阴极,所述阳极支柱引出线顶部固定设置阳极;所述吸排气管设置在绝缘柱体中心位置;本发明通过将外壳设置为高硅氧过渡玻璃外壳加大外壳的紫外辐射吸收量,增加了紫外光电管的灵敏度和探测距离;同时阴极设置为弧形板状结构,进一步加大了对紫外辐射的接收面积。
  • 一种微通道型入射窗及其制作方法-201510941403.0
  • 王兴;田进寿;白永林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2015-12-15 - 2017-09-22 - H01J40/06
  • 本发明属于光电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型入射窗及其制作方法。该微通道型入射窗包括入射窗基体,入射窗基体为蜂窝式结构,蜂窝式结构包括多个通孔,通孔采用先普通光刻再离子束刻蚀的工艺形成或者是采用先普通光刻再酸法腐蚀的工艺形成;入射窗基体表面以及多个通孔内均沉积有光电阴极层。具体实现方法是首先清洗入射窗基体,再次在入射窗基体上刻蚀蜂窝式结构、二次清洗刻蚀过蜂窝结构的入射窗基体,最后在入射窗基体表面以及蜂窝式结构上制备光电阴极层。该入射窗的优点是将传统的光电阴极制备与微通道板电子倍增技术结合,实现了直接通过微通道型光电阴极技术进行光电转换及电子倍增的功能,简化了光电探测器件的结构,降低了器件的成本,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光电阴极量子效率。
  • 一种微通道型入射窗-201521050403.3
  • 王兴;田进寿;白永林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2015-12-15 - 2016-06-08 - H01J40/06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型入射窗。该微通道型入射窗包括入射窗基体,入射窗基体为蜂窝式结构,蜂窝式结构包括多个通孔,通孔采用普通光刻和离子束刻蚀或酸法腐蚀工艺形成;入射窗基体表面以及多个通孔内均沉积有光电阴极层。具体实现方法是首先清洗入射窗基体,再次在入射窗基体上刻蚀蜂窝式结构、二次清洗刻蚀过蜂窝结构的入射窗基体,最后在入射窗基体表面以及蜂窝式结构上制备光电阴极层。该入射窗的优点是将传统的光电阴极制备与微通道板电子倍增技术结合,实现了直接通过微通道型光电阴极技术进行光电转换及电子倍增的功能,简化了光电探测器件的结构,降低了器件的成本,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光电阴极量子效率。
  • 电子管阴极组件结构-201320867076.5
  • 张锦媚;于丽梅;李柄林;董育红;王凤兰 - 锦州华光电子管有限公司
  • 2013-12-26 - 2014-06-11 - H01J40/06
  • 一种电子管阴极组件结构,具有阴极固定板,阴极固定板上表面固设有n个柱形阴极支架,n为≥3的奇数,其中位于中间的阴极支架下端由阴极固定板的下面引出,其特殊之处是:所述阴极支架上端部的圆周面上设有竖平台,所述竖平台均位于同一个平面内,相邻的三个竖平台上焊接有一个M形阴极,阴极的端点及下折弯点分别位于不同的竖平台上,中间相邻的二个阴极的相邻端点位于中间的阴极支架上;该电子管阴极组件结构的阴极不易变形,可降低阴极加工难度,接触效果好且牢固,提高电子管质量。
  • 光电传感器-201320749822.0
  • 马建华;白辉;梁卫生 - 四川天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2013-11-21 - 2014-04-16 - H01J40/06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光电传感器。该光电传感器包括壳体、阳极和阴极,所述的阴极包括半球壳形状的光电效应端、阴极支撑段以及阴极引脚段,所述阳极包括电子接收端、阳极支撑段以及阳极引脚段,所述电子接收端位于光电效应端上方,所述光电效应端和电子接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阳极支撑段和阴极支撑段之间的距离。该光电传感器可以很好地探测来源方向更广的光线。
  • 光电传感器-201310595052.3
  • 马建华;白辉;梁卫生 - 四川天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2013-11-21 - 2014-02-19 - H01J40/06
  •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光电传感器。该光电传感器包括壳体、阳极和阴极,所述的阴极包括半球壳形状的光电效应端、阴极支撑段以及阴极引脚段,所述阳极包括电子接收端、阳极支撑段以及阳极引脚段,所述电子接收端位于光电效应端上方,所述光电效应端和电子接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阳极支撑段和阴极支撑段之间的距离。该光电传感器可以很好地探测来源方向更广的光线。
  • 充气式紫外光电管-201120396983.7
  • 吴华夏;胡海城;唐勇;毕竞;邱祚良;刘娟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2011-10-18 - 2012-07-18 - H01J40/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充气式紫外光电管,包括玻璃管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上述玻璃管壳内部的水平的两根光电阴极、芯柱,上述芯柱包括:与上述玻璃管壳形成密闭封接的底座、多根穿过上述底座的竖直的金属支杆,上述光电极固定连接在上述金属支杆位于上述玻璃管壳内部的顶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其仅能对185nm~260nm光谱范围的紫外线辐射产生光电效应,因而对到达大气层下地面的太阳光和非透紫材料作为玻壳的电光源发出的光波没有响应;使用芯柱的金属支杆作为接线端子具有灵敏度高、重量轻等优点、便于安装等优点。
  • 一种紫外光电管的阴极-201120343891.2
  • 张列平;李志贵;张皎 - 成都凯迈科技有限公司
  • 2011-09-14 - 2012-07-11 - H01J40/06
  • 本实用新型涉及紫外光电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外光电管的阴极。本实用新型的紫外光电管的阴极包括非金属基体以及覆于基体表面的掺杂金属膜层。本实用新型的紫外光电管的阴极逸出功可控,光谱响应频段可控于日盲段内,在相应频段内,光电子接触面积大、光量子产出增加、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
  • 一种石英过渡玻壳紫外光电管-201120369152.0
  • 吴华夏;胡海城;唐勇;毕竞;邱祚良;刘娟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2011-09-30 - 2012-05-30 - H01J40/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英过渡玻壳紫外光电管,包括石英过渡玻壳、光电阴极和芯柱,所述的芯柱包括阴极支杆引出线、阳极支杆引出线、喇叭管和排气管,阴极支杆引出线和阳极支杆引出线贯穿固定在喇叭管上,阴极支杆引出线的顶部固定有光电阴极,而阳极支杆引出线的顶部则弯折形成阳极,所述的阳极具有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且与光电阴极相对设置,而所述的排气管设置在喇叭管的中心部位,此外,所述的石英过渡玻壳与芯柱的喇叭管底部封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光电阴极是只对185nm~260nm光谱范围的紫外线辐射产生光电效应,具有日盲性,可靠性高,而其采用的光窗材料为透紫率达90%以上的石英玻璃,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高灵敏度。
  • 基于双面凹孔衬底的透射式GaN光电阴极-201120246620.5
  • 杜晓晴;童广 - 重庆大学
  • 2011-07-13 - 2012-03-14 - H01J40/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面凹孔衬底的透射式GaN光电阴极,该阴极自下而上由蓝宝石衬底、AlN/AlxGa1-xN缓冲层、p型GaN光电发射层以及Cs或Cs/O激活层组成;蓝宝石衬底的上表面均布设有m个凹孔Ⅰ,102≤m≤104,蓝宝石衬底的下表面均布设有n个凹孔Ⅱ,102≤n≤104。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面凹孔图形结构提高蓝宝石衬底对紫外光的透射率,并增加蓝宝石衬底的生长应力作用范围,以提高缓冲层及GaN外延层质量,从而使GaN阴极获得较高的量子转换效率。
  • 基于双面图形化衬底的透射式GaN紫外光电阴极-201110195907.4
  • 杜晓晴;童广 - 重庆大学
  • 2011-07-13 - 2011-12-14 - H01J40/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面图形化衬底的透射式GaN紫外光电阴极,该阴极自下而上由蓝宝石衬底、AlN/AlxGa1-xN缓冲层、p型GaN光电发射层以及Cs或Cs/O激活层组成;蓝宝石衬底的上表面均布设有m个凹孔Ⅰ,102≤m≤104,蓝宝石衬底的下表面均布设有n个凹孔Ⅱ,102≤n≤104。本发明采用双面凹孔图形结构提高蓝宝石衬底对紫外光的透射率,并增加蓝宝石衬底的生长应力作用范围,以提高缓冲层及GaN外延层质量,从而使GaN阴极获得较高的量子转换效率。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