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l-Cu-Mg合金杆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0109.9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6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浩;秦高梧;王高松;朱庆丰;朱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1/16 | 分类号: | C22C21/16;C22C21/14;C22C1/03;C22F1/057 |
代理公司: | 11448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耀威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l‑Cu‑Mg合金杆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配制、合金熔炼、合金铸造、均匀化处理、热连轧、及固溶与自然时效处理等工艺过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Al‑Cu‑Mg合金杆材的制备方法,采用“半连续铸造‑热连轧”的方法,制备的Al‑Cu‑Mg合金杆材的成品率高且产品品质高。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杆材 热连轧 自然时效处理 半连续铸造 均匀化处理 产品品质 工艺过程 合金熔炼 合金铸造 原料配制 成品率 合金杆 固溶 | ||
【主权项】:
1.一种Al-Cu-Mg合金杆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原料配制:取纯金属铝、纯金属铜、纯金属镁、Al-Mn中间合金、Al-Zr中间合金、Al-Ti中间合金作为原料,所述原料成份以重量百分比含量计包括:Cu 4.0~5.3wt.%,Mg 0.6~1.9wt.%,Mn 0.4~1.0wt.%,Zr 0.08~0.2wt.%,Ti 0.01~0.03wt.%,Si 0.03~1.0wt.%,Fe<0.15wt.%,杂质元素每种少于0.05wt.%,且总量少于0.15wt.%,余量为Al;/n合金熔炼:将所述纯金属铝、Al-Mn中间合金、Al-Zr中间合金及Al-Ti中间合金同时加入反射式熔铝炉中,熔化后加入纯金属铜,熔铝炉升温至730-740℃,再加纯金属镁,熔铝炉升温至740-750℃,然后精炼,精炼后730℃静置10-20min,最后捞去浮渣得到合金熔体;/n合金铸造:将合金熔体采用半连续铸造法铸造得到直径80-100mm、长度15-20米的铸棒,所述合金熔体铸造过程中在结晶区进行电磁搅拌;/n均匀化处理:将铸棒进行两级均质处理,然后铸棒铣面,铣面厚度2-3mm;/n热连轧:采用短应力线连轧机组轧制铸棒成直径10-16mm的杆材,铸棒采用梯度加热,先入轧机端的加热温度比尾端加热温度高15-35℃,轧制温度360-480℃,轧制速度0.5-3m/s,然后将杆材在线收卷;/n固溶与自然时效处理:将收卷杆材固溶处理,固溶温度490~500℃,保温1~3小时,淬火转移时间小于20秒,淬火介质为软化水,水温30-60℃,最后在室温下自然时效7天以上;/n其中,将铸棒整根通过连轧机组进行热连轧;/n所述热连轧的轧制道次14-16道,每道次机架采用独立动力传动,轧机轧辊采用平-立交替布置,第一道次轧机为水平轧机,前部分道次延伸系数1.26-1.39,后部分道次延伸系数1.20-1.33。/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23010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