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金属碘化物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8845.5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8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明;魏丽;李金花;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7/24 | 分类号: | C07F7/24;C07F1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黄晓敏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分子基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涉及异金属碘化物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晶体工程和配位化学的相关理论作指导,将具有缺电子属性的三吡啶单元TPT引入金属卤化物体系,实现异金属碘化物杂化框架的设计与构筑,并通过对铜源、铅源、碘源、多吡啶单元的调控、优化组装,制备出两粒具有新颖结构的Cu(I)‑Pb(II)异金属碘化物框架;其化合物结构新颖,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丰富了多吡啶单元的合成化学和结构化学,为相关材料化学提供实验素材。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碘化物 框架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异金属碘化物框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为Pb5Cu2I16(Me2TPT)2或Pb3Cu6I14(MeTPT)2;其中Pb5Cu2I16(Me2TPT)2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碘离子桥连Pb(II)离子形成Pb(II)‑I无机链,相邻的Pb(II)‑I链通过{Cu2}二聚体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的Cu(I)‑Pb(II)异金属碘化物框架材料,其分子量为3878.36,晶体学数据为
α=108.931(18)°,β=97.139(10)°,γ=95.15(2)°,
Z=1,空间群P‑1;Pb3Cu6I14(MeTPT)2具有三维拓展结构,碘离子采取桥连模式连接Pb(II)形成Pb6单元,连接Cu(I)形成Cu3单元,Pb6单元和Cu3单元通过共定点交替连接形成18元环,临近的层状18元环通过共定点连接形成Cu(I)‑Pb(II)异金属碘化物二维层,相邻的二维层通过有机单元连接形成三维杂化框架结构,其分子量为3434.26,晶体学数据为
α=112.193(10)°,β=94.642(8)°,γ=95.440(8)°,
Z=1,空间群P‑1;所述TPT为2,4,6‑三(4‑吡啶基)‑1,3,5‑三嗪。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3884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错流精滤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解式重金属废水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