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高频传输的LTCC与PCB间垂直互联结构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31585.1 | 申请日: | 2016-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28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赵少伟;潘玉华;张婧亮;张继帆;常义宽;王庆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1/11 | 分类号: | H05K1/11;H05K1/02;H05K3/3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徐静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宽带高频信号的传输,属于电气互联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高频传输的LTCC与PCB间垂直互联结构与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垂直互联结构与方法,所设计的互联结构基于球栅阵列(Ball Grid Array,以下简称BGA)焊接结构,利于小型化、高密度的系统集成。本发明包括LTCC组件,PCB组件以及互连结构,通过在第二LTCC组件类同轴结构的焊盘上进行植球焊接,然后将植好焊球的LTCC组件作为一个器件,在PCB组件上采用标准SMT流程进行装配,使得第二LTCC组件类同轴结构通过焊球,与第一PCB组件内同轴结构互联,实现LTCC组件与PCB组件的垂直互联。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高频 传输 ltcc pcb 垂直 联结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高频传输的LTCC与PCB间垂直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LTCC组件,用于LTCC陶瓷板上组装了相应电子器件的组件;LTCC陶瓷板上表面设置用于传递信号的LTCC组件上表层微带线、用于传递信号的第一LTCC组件类同轴结构、用于传递信号的第二LTCC组件类同轴结构以及屏蔽过孔;LTCC陶瓷板内部设置用于传递信号的LTCC组件内层带状线;LTCC组件上表层微带线一端通过第一LTCC组件类同轴结构,与LTCC组件内层带状线一端连接;LTCC组件内层带状线另一端与第二LTCC组件类同轴结构连接,屏蔽过孔均匀分布在LTCC组件上表层微带线、第一LTCC组件类同轴结构、LTCC组件内层带状线以及第二LTCC组件类同轴结构周围;PCB组件,用于PCB板上设置相应电子器件的组件;PCB焊接板上表面设置用于传递信号的PCB组件上表层微带线、用于传递信号的第一PCB组件类同轴结构、用于传递信号的第二PCB组件类同轴结构以及屏蔽过孔;PCB焊接板内部设置用于传递信号的PCB组件内层带状线;第一PCB组件类同轴结构与PCB组件内层带状线一端连接;PCB组件内层带状线另一端通过第二PCB类同轴组件,与PCB组件上表层微带线一端连接;屏蔽过孔均匀分布在PCB组件上表层微带线、第一PCB组件类同轴结构、PCB组件内层带状线以及第二PCB组件类同轴结构周围;焊接装置,用于焊球在第二LTCC组件类同轴结构的焊盘上进行植球焊接,然后将植好焊球的LTCC组件作为一个器件,在PCB组件上采用标准SMT流程进行装配,使得第二LTCC组件类同轴结构通过焊球,与第一PCB组件内同轴结构互联,实现LTCC组件与PCB组件的垂直互联;其中信号传输路线为LTCC上表层微带线→第一LTCC组件类同轴结构→LTCC内层带状线→第二LTCC组件类同轴结构→焊球→PCB上表层BGA焊盘→第一PCB组件类同轴结构→PCB内层带状线→第二PCB组件类同轴结构→PCB上表层微带线;其中,PCB上传输信号的BGA焊盘,采用通孔树脂或金属塞孔并整平后,在相应板面使用电镀铜法制作铜层,并使用阻焊限定焊盘的方式在铜层上按照类同轴尺寸参数重新制作BGA焊盘;LTCC层上类同轴结构,BGA层上类同轴结构,PCB层上类同轴结构的芯数、相对位置及相对距离都不相同,上述三种类同轴结构之间相互匹配;所述PCB组件内层带状线(11)与PCB组件上表层微带线(13)之间设置匹配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3158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确定基本圆柱形镜面反射表面的形状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抽吸装置的抽吸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