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显著性的形变物体跟踪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51319.9 | 申请日: | 2015-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1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 发明(设计)人: | 程洪;李昊;杨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7/215 | 分类号: | G06T7/215;G06T7/9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显著性的形变物体跟踪算法及其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人工标定目标区域;S2通过基于视觉显著性的图像分割算法,获取包含前景目标的局部显著性图谱;S3对前景区域进行分割;S4建立目标前景模型;S5通过基于颜色特征的颜色直方图跟踪器对前景模型初始化;S6基于点特征的光流跟踪器获取候选目标并对其进行判定;S7获取目标最终位置;S8目标学习与更新。本发明该进行显著性处理的同时,还考虑了算法的计算效率,并通过局部大小窗的方法自动分割前景信息,通过前景信息矩阵建立一个软化模型,并生成对应模型的颜色直方图,进行直方图匹配,增加跟踪器的判断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器不断的学习目标的新模型。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视觉 显著 形变 物体 跟踪 算法 及其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显著性的形变物体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S1:人工标定目标区域:在视频/图像序列第一帧,在图像的某一个区域手动框定一个矩形框得到框定区域bb1,来代表要跟踪的物体;所述的框定区域完全包含目标物体的所有部分;S2:通过基于视觉显著性的图像分割算法,获取图像包含前景目标的局部显著性图谱D(x,y);S3:对前景区域进行分割;S4:建立目标前景模型;S5:通过基于颜色特征的颜色直方图跟踪器对前景模型初始化;S6:基于点特征的光流跟踪器获取候选目标并对其进行判定;S7:获取目标最终位置;S8:目标学习与更新;所述的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S21:得到原图像对应的灰度图,包括以下子步骤:S2101:以框定矩形区域bb1为中心,生成一个长宽比一致、面积4倍于原矩形区域的新矩形区域bb2;S2102:在bb2区域内,计算灰度直方图,计算公式如下:c(k,i)=1,i=k0,i≠k,k∈[0,255],Ii∈I;]]>式中,k∈[0,255]代表灰度的256种像素值,I代表当前图像的所有像素点集合,Ii∈I,c(k,i)代表当对应图像的像素值i等于当前颜色k时,值为1,否则为0;S2103:根据步骤S2102得到的公式,得到某个像素k在整幅图像中出现的频数h(k):h(k)=Σ∀Ii∈Ic(k,Ii),k∈[0,255];]]>通过重复计算k的每一个取值,得到整个图像的灰度直方图H(k);S22:计算各个灰度图256个颜色对应的显著性值d(k),即每个颜色的对比度,计算公式如下:d(k)=Σj=0255|k-j|*H(j);]]>式中,H(j)代表某个颜色的出现频数;|k‑j|为两个颜色本身的欧式距离,距离越大代表连个颜色的视觉差异越大;而颜色j出现的频数越高,则代表这个颜色本身出现的次数越多;d(k)代表颜色k在整幅图像中的显著性值;S23:根据步骤S22得到的颜色显著性函数,与原始图像对应,得到显著图谱,计算公式如下:D(x,y)=d(I(x,y));式中,I(x,y)代表原图像点(x,y)处的像素值,函数d(k)对应该像素值对应的显著性值,D(x,y)为原图像点(x,y)处的显著性值;所述的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S31:将颜色显著性函数d(k)和灰度直方图H(k)绘制在同一坐标系内,对H(k)进行平滑滤波,并计算H(k)中所有的极值点;S32:将每两个极小值点对应的显著性值d(k1)和d(k2)当作阈值,重复对显著性图谱进行阈值分割,并获得极小值间的极大值所对应的颜色显著性值d(k12),一共存在n个极小值对,公式如下:Seg(x,y)=d(k12),D(x,y)∈[d(k1),d(k2)];其中,Seg(x,y)代表经过阈值分割后的图像,即显著性图谱D(x,y)中所有介于[d(k1),d(k2)]区域的值都等于该区域所对应的颜色显著性极大值d(k12);经过对所有极小值对的遍历,即可得到完整的Seg(x,y),其中每个区域标识即为该区域的显著性图谱值;S33:将bb1和bb2之间的联通区域记为bb12,遍历所有n个分割区域,将点出现在bb12区域所对应的分割区域的所有值nm置为0,则剩下的非零区域即为前景区域,计算公式如下:Segm(x,y)=d(k12),(x,y)∈Segm,std:∃∀(x,y)∈(bb12);]]>式中,Segm代表分割图中的第m个区域;m∈[1,n]表示在m区域中,存在任意一个点同时也位于bb12中,则Segm区域内所有值均为0;最终得到的新矩阵记为Segn(x,y);所述的步骤S4包括以下子步骤:建立一个新的矩阵patch1,令patch1=Segn(x,y),并作为模型库的第一个正样本;其中,patch1的非零元素代表前景,零元素代表背景,则patch1即为目标的最初模型;所述的步骤S5包括以下子步骤:对patch1计算其颜色直方图,计算公式如下:color(i)=Σpatch1s(x,y),std:ifpatch1(x,y)=i,s(x,y)=1;]]>式中,patch1(x,y)为patch1中(x,y)点的像素值,s(x,y)表示当patch1(x,y)的值等于当前颜色i时,s(x,y)点的对应值为1,这样依次遍历整个patch区域即可获取颜色i的个数color(i);通过上式重复计算不同颜色i可得到256色图像的颜色直方图,记为histGram1;所述的步骤S6包括以下子步骤:S61:估计特征点的流动,在下一帧快速的跟踪到物体的部分特征点;S62:在特征点中心生成一个大小与前一帧的bb2相同的矩形区域;S63:在此区域内使用步骤S5得到颜色直方图histGram1,用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卡方匹配,计算公式如下:dist(H1,H2)=ΣI(H1(i)-H2(i))2H1(i)+H2(i);]]>式中,H1,H2分别为前后两帧图像的灰度直方图;i为灰度图的像素值,范围是0‑255;dist(H1,H2)输出两幅直方图的匹配结果,越小则表示两幅图像颜色分布越相近;通过遍历bb2内部的所有尺度下的矩形框,获得所有的匹配结果数组dist。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5131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