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金属发射极的碳化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6354.3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8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宋庆文;元磊;汤晓燕;张艺蒙;贾仁需;王悦湖;张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3 | 分类号: | H01L29/73;H01L29/47;H01L21/3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金属发射极的碳化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用肖特基金属作为发射极,避免了传统结构中的发射区刻蚀工艺,降低了器件制作难度,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器件的特性,通过控制所述的肖特基金属层材料以及对基区表面进行处理来提高器件的电流增益。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金属 发射极 碳化硅 双极型 晶体管 器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采用金属发射极的碳化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N+型碳化硅衬底片(7)进行RCA标准清洗后,在正面上外延生长厚度为9~10μm、氮离子掺杂浓度为5×1015~1×1016cm‑3的N‑集电区(5);S2、在N‑集电区(5)上外延生长厚度为0.5~0.7μm、硼离子掺杂浓度5×1016~5×1017cm‑3的基区(4);S3、采用ICP刻蚀工艺,对N‑集电区(5)的两侧进行刻蚀,形成器件隔离槽,刻蚀深度为2~5μm;S4、在整个碳化硅表面淀积一层厚度为0.2μm的SiO2后,淀积厚度为0.7μm的Al作为基极P+注入区(3)铝离子注入的阻挡层,并通过光刻和刻蚀形成基极P+注入区(3);在650℃的温度下进行2次铝离子注入,注入的剂量分别为1.2×1014cm‑2和4.1×1013cm‑2,对应的能量分别为110keV和40keV;采用RCA清洗标准对碳化硅表面依次进行清洗、烘干和C膜保护,并在1700~1750℃氩气氛围中作15min的离子激活退火;S5、在整个碳化硅片正面涂光刻胶后,通过显影形成P+欧姆接触区域;在整个碳化硅片淀积300nm/100nm的Al/Ti合金后,通过超声波剥离使正面形成接触金属层;在1000℃温度下,氮气气氛中对整个碳化硅片退火3分钟形成欧姆接触电极;S6、在整个碳化硅片正面涂光刻胶后,通过显影形成金属发射极(1);在整个碳化硅片淀积500nm的Al合金,之后通过超声波剥离使正面形成基极接触金属(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16635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田螺壳硬度的田螺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蛋白饲料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