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缆线到板连接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80066707.6 申请日: 2013-12-06
公开(公告)号: CN104871372B 公开(公告)日: 2018-10-16
发明(设计)人: 乔云龙;S·班德胡;林进和 申请(专利权)人: 3M创新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1R12/79 分类号: H01R12/79;H01R12/71
代理公司: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李辉;黄海鸣
地址: 美国明***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涉及用于细间距高速连接器组件的缆线到板连接器。示例性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外壳;设置在外壳中的多个第一触件,其中触件的至少一部分适于端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处;以及包括多根第一线材的第一缆线。每个第一触件具有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触件进行电接触的第一配合部分,以及沿外壳底部延伸的第一末端部分,其中第一末端部分适于端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处。在示例性缆线组件中,第一缆线的每根第一线材端接在不同的第一触件的第一末端部分处。
搜索关键词: 缆线 连接器
【主权项】:
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多个第一触件,每个第一触件包括:第一配合部分,所述第一配合部分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触件进行电接触;和第一末端部分,所述第一末端部分沿外壳底部延伸并适于端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处;第一缆线,所述第一缆线包括多根第一线材,每根第一线材对应于不同的第一末端部分并端接在所述不同的第一末端部分处;以及缆线管理器,所述缆线管理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部上并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和沿相同的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沟槽,每个第一开口对应于不同的第一沟槽并与所述不同的第一沟槽成直线,每根第一线材对应于不同的第一沟槽并被放置在所述不同的第一沟槽中,所述第一线材通过对应于所述第一沟槽的所述第一开口来端接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线材的所述第一末端部分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8006670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电缆连接器-201580066979.5
  • 万场洋辅 - 京瓷株式会社
  • 2015-07-16 - 2019-05-03 - H01R12/79
  • 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能够构造成使得当在致动器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电缆插入至绝缘体且在电缆向上卷起方向上的外力应用于电缆上时,防止连接器发生变形或断裂,并防止电缆在向上卷起方向上相对于绝缘体分离。电缆连接器设置有:片状电缆(70)能够插入和移除的绝缘体(20);由绝缘体支撑的触头(30);可旋转的致动器(40);以及固定至绝缘体的固定金属配件(55)。固定金属配件包括从固定金属配件的一部分延伸并面向电缆的电缆挤压件(61),该电缆挤压件(61)为板状形状。绝缘体包括面对部分(28a),所述面对部分至少在致动器处于闭合位置时从与电缆相对的一侧面向电缆挤压件的尖端部分。
  • 缆线到板连接器-201380066707.6
  • 乔云龙;S·班德胡;林进和 - 3M创新有限公司
  • 2013-12-06 - 2018-10-16 - H01R12/79
  • 本发明涉及用于细间距高速连接器组件的缆线到板连接器。示例性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外壳;设置在外壳中的多个第一触件,其中触件的至少一部分适于端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处;以及包括多根第一线材的第一缆线。每个第一触件具有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触件进行电接触的第一配合部分,以及沿外壳底部延伸的第一末端部分,其中第一末端部分适于端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处。在示例性缆线组件中,第一缆线的每根第一线材端接在不同的第一触件的第一末端部分处。
  • 板安装电连接器-201380008431.6
  • 亚历山大·R·马修斯;史蒂文·A·诺伊;史蒂文·菲尔德曼 - 3M创新有限公司
  • 2013-02-05 - 2017-06-13 - H01R12/79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连接器外壳。所述连接器外壳包括具有多个接触开口的纵向底壁、在所述底壁的相对侧处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所述底壁的相对的末端处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以及位于所述底壁的相对的末端处的第一对闩锁开口和第二对闩锁开口。每个闩锁开口延伸穿过所述底壁且穿过侧壁并被构造成允许闩锁通过在所述开口内移动来顶出配合连接器。
  • 连接器装置-201280014439.9
  • 大山幸一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2012-03-19 - 2016-11-02 - H01R12/79
  • 一种连接器装置(1),该连接器装置(1)设置有连接器(2)和插入到连接器(2)内的滑块(20)。由于连接器(2)插入到滑块互锁件(4)内的插入过程,所以在滑块(20)中的扁平电路体(30)到达连接器(2)中的端子(10)的尖端的位置之前,滑块(20)中的端子压力部(23)按压端子(10)中的端子接触部(14)。
  • 连接器结构、母连接器以及公连接器-201380054969.0
  • 沟口昌范;前田龙 - 株式会社旭电化研究所
  • 2013-10-24 - 2015-07-01 - H01R12/79
  • 提供一种在电路基板的安装侧的一面的两侧部排列了安装用焊盘端子的母连接器与公连接器以及使用它们的连接器结构。母连接器(C2)由以下部分构成:绝缘膜(1);形成在绝缘膜(1)的一个面(A面)上的焊盘部(8);覆盖绝缘膜(1)的另一个面(B面)地被固定设置,并且被实施了绝缘涂层的金属引导部件(7);由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焊盘部(8)及其所处的所述绝缘膜(1)的位置而形成的狭缝开口(9)形成的母端子部(E);具有将母端子部(E)涵盖的宽度,并且贯通金属引导部件(7’)而形成的贯通孔;以及在绝缘膜(1)的B面的两侧部上形成,且其表面比金属引导部件(7’)的表面更突出,并且与焊盘部(8)电连接的安装用焊盘端子。从母连接器的A面侧向狭缝开口(9)插入公连接器(C1)的公端子部(D)而形成连接器结构。
  • 传输线路在基板上的固定结构-201390000370.4
  • 加藤登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2013-04-23 - 2015-04-15 - H01R12/79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线路在基板上的固定结构。高频传输线路(40)以层叠的多个可挠性片材作为坯体,具有信号端子(44)和接地端子(46a、46b)。连接器(20)具有与高频传输线路(40)的端部嵌合的贯通孔(HL1),并且设置在印刷布线板(10)上。印刷布线板(10)具有信号端子(14)和接地端子(16a、16b)。信号端子(44)和接地端子(46a、46b)露出于高频传输线路(40)的端部。连接器(20)设置在将高频传输线路(40)的端部插入贯通孔(HL1)时信号端子(44)、接地端子(46a、46b)与信号端子(14)、接地端子(16a、16b)连接的位置。
  • 连接器-201280046841.5
  • 高根彻;山口宪一;山口富三郎 -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2012-09-10 - 2014-05-28 - H01R12/79
  • 提供即使反复进行按压部件的转动操作也不会产生由按压部的形状劣化所引起的接触压力的下降的连接器。在连接器主体(10)的后端侧设有将按压部(42)转动自如地支承的支承部(16),按压部(42)一边分别与可动片部(22、32)的后端侧和支承部(16)抵接一边转动,从而通过按压部(42)顶起可动片部(22、32)的后端侧,所以相互抵接的按压部(42)和支承部(16)的接触变为合成树脂彼此之间的接触,即使反复进行按压部件(40)的转动,按压部(42)也不因与支承部(16)的接触而被削掉,能够防止这样的按压部(42)的形状劣化。由此,能够始终将按压部(42)顶起可动片部(22、32)的顶起高度保持为足够的高度,能够有效地防止可动片部(22、32)相对于柔性电路(1)的接触压力下降。
  • 连接器装置-201280014429.5
  • 大山幸一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2012-03-19 - 2013-12-04 - H01R12/79
  • 连接器装置(1)设置有连接器(2)和插入连接器(2)中的滑动器(20)。连接器(2)中的连接器壳体(3)具有肋(7),因为滑动器(20)的插入引导部(22)的插入过程,在扁平电路体(30)的顶端(30a)到达连接器(2)中的端子(10)的顶端(14b)的位置之前,肋(7)与对应于滑动器(20)中的扁平电路体(30)中的触点(31)的凹陷(32)的位置产生接触,并且肋(7)将扁平电路体(30)的顶端(30a)引导到比端子(10)的顶端(14b)高的位置。
  • 电连接器-201180019243.4
  • 岛田好伸;室昌孝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2011-08-02 - 2013-03-13 - H01R12/79
  • 本发明以提供能够以简易的结构防止移动操作时的致动器的扭转等变形,并且容易确认致动器的操作状态,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电连接的电连接器为目的。通过在夹持或打开信号传送介质(F)的致动器(12)的转动半径外方侧的端面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设置倾斜面部(12b1),使作业者的按压力的整体大致均匀地作用于致动器(12)的全长,消除致动器(12)在扭转的状态下被按压那样的状况,良好地进行信号传送介质(F)的夹持作用,并且在视觉上容易且可靠地确认致动器(12)的转动状态。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