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动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4787.2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7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枡井勇树;大须贺慎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A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6/36 | 分类号: | B60K6/36;B60K6/48;B60K6/547;B60K20/02;F16H63/20;F16H6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高龙鑫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该手动变速器具备:输入轴(Ai),其经由离合器(C/T)接受来自内燃机(E/G)的动力;输出轴(Ao),接受来自电动机(M/G)的动力。该变速器具有在(Ai)‑(Ao)之间不确立动力传递系统的EV行驶用的多个变速挡(EV、EV‑R)、和在(Ai)‑(Ao)之间确立动力传递系统的HV行驶用的多个变速挡(2速‑5速)。在H型的换挡模式中,前进用的EV行驶用变速挡的换挡完成位置(EV)配置在最左侧的换挡线路的前端部,后退用的EV行驶用变速挡的换挡完成位置(EV‑R)配置在最右侧的换挡线路的后端部。由此,提供一种具备“HV行驶用变速挡”和“EV行驶用变速挡”的HV‑MT车用手动变速器,操作换挡操作构件时,熟悉普通的MT车辆的驾驶员不会感到不适。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变速器 | ||
【主权项】:
一种手动变速器,所述手动变速器(M/T)适用于将内燃机(E/G)和电动机(M/G)作为动力源而具备的车辆,所述手动变速器(M/T)不具备变矩器,其中,所述手动变速器(M/T)具备:输入轴(Ai),接受来自所述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Ao),接受来自所述电动机的动力且向所述车辆的驱动轮输出动力,变速器变速机构(M),通过使由驾驶员操作的换挡操作构件(SL)在换挡模式上移动至与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2速‑5速)相对应的各混合动力行驶换挡完成位置,在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确立如下动力传递系统,即,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速度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速度的比值即变速器减速比设定为与对应的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相对应的各值,其中所述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用于使车辆以能够利用所述内燃机及所述电动机两者的驱动力的状态行驶;通过使所述换挡操作构件在所述换挡模式上移动至与多个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EV、EV‑R)相对应的各电动机行驶换挡完成位置,在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不确立动力传递系统,其中所述多个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用于使车辆在所述内燃机和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力中仅利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力来行驶;所述变速器变速机构,包括一个前进用的所述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和一个后退用的所述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作为所述多个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所述换挡模式包括:单一的选择线路,在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选择线路为如下路径,即,在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不确立动力传递系统的空挡状态下,通过所述换挡操作构件的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操作即选择操作,使所述换挡操作构件在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移动,多个换挡线路,所述多个换挡线路分别为如下路径,即,通过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操作即换挡操作,使所述换挡操作构件从所述选择线路上的多个选择位置中对应的选择位置向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多个换挡线路分别从所述对应的选择位置向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其中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延伸,并且在各换挡线路的端部分别配置有对应的换挡完成位置;所述前进用的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EV)所对应的选择位置为所述多个选择位置中位于车辆最左侧的第一选择位置,所述前进用的电动机行驶用变速的换挡完成位置配置在从所述多个换挡线路中的所述第一选择位置向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换挡线路的前端部;所述后退用的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EV‑R)所对应的选择位置为所述多个选择位置中位于车辆最右侧的第二选择位置,所述后退用的电动机行驶用变速的换挡完成位置配置在从所述多个换挡线路中的所述第二选择位置向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换挡线路的后端部;所述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2速‑5速)中的第一变速挡(2速)所对应的选择位置是所述第一选择位置,所述第一变速挡的换挡完成位置配置在所述第一换挡线路的后端部,所述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2速‑5速)中的第二变速挡(5速)所对应的选择位置是所述第二选择位置,所述第二变速挡的换挡完成位置配置在所述第二换挡线路的前端部;所述变速器变速机构具备:多个固定齿轮(G2i、G3i、G4i、G5i),这些固定齿轮(G2i、G3i、G4i、G5i)分别以相对于所述输入轴(Ai)或所述输出轴(Ao)不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输入轴(Ai)或所述输出轴(Ao),且分别与所述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的各变速挡相对应,多个空转齿轮(G2o、G3o、G4o、G5o),这些空转齿轮(G2o、G3o、G4o、G5o)分别以相对于所述输入轴或所述输出轴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输入轴或所述输出轴,且分别与所述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的各变速挡相对应,并且与对应的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的所述固定齿轮时常啮合,多个套筒(S1、S2),这些套筒(S1、S2)分别以相对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中对应的轴不可旋转且在轴向上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中对应的轴,并为了将所述多个空转齿轮中对应的空转齿轮以相对于所述对应轴不可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对应轴,各所述套筒能够与所述对应的空转齿轮相接合,多个叉轴(FS1、FS2),分别与所述多个套筒连结,并且能够在轴向上进行移动,换挡选择轴,通过所述换挡操作构件的所述选择操作而在轴向上移动或绕轴旋转,且通过所述换挡操作构件的所述换挡操作而绕轴旋转或在轴向上移动,并且,所述换挡选择轴具备从其侧面突出的第一内杆(IL1)及第二内杆(IL2);所述对应的轴为设置有所述套筒的所述输入轴或所述输出轴,所述对应的空转齿轮为与设置在所述对应的轴上的所述套筒相对应的空转齿轮;通过所述选择操作使所述换挡操作构件位于所述第一选择位置时,所述第一内杆(IL1)移动至能够与所述多个叉轴中的第一叉轴(FS1)的换挡头接合的位置,通过所述选择操作使所述换挡操作构件位于所述第二选择位置时,所述第二内杆(IL2)移动至能够与所述第一叉轴(FS1)的换挡头接合的位置;所述变速器变速机构以如下方式构成:在进行使所述换挡操作构件从所述第一选择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变速挡(2速)的换挡完成位置的所述换挡操作时,随着所述第一内杆(IL1)向第一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内杆和所述第一叉轴的换挡头的接合,所述第一叉轴从其中立位置向所述第一轴向移动,由此实现所述第一变速挡,另一方面,在进行使所述换挡操作构件从所述第一选择位置移动至所述前进用的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EV)的换挡完成位置的所述换挡操作时,即使所述第一内杆(IL1)向与所述第一轴向相反方向的第二轴向移动,所述第一叉轴也维持在所述中立位置,在进行使所述换挡操作构件从所述第二选择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变速挡(5速)的换挡完成位置的所述换挡操作时,随着所述第二内杆(IL2)向第二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二内杆和所述第一叉轴的换挡头的接合,所述第一叉轴从该中立位置向所述第二轴向移动,由此实现所述第二变速挡,另一方面,在进行使所述换挡操作构件从所述第二选择位置移动至所述后退用的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EV‑R)的换挡完成位置的所述换挡操作时,即使所述第二内杆(IL2)向第一轴向移动,所述第一叉轴也维持在所述中立位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AI株式会社,未经爱信A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8003478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LC可编程滤波器
- 下一篇:磁悬浮船体式双面齿条动力转换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0 一般车辆
B60K 车辆动力装置或传动装置的布置或安装;两个以上不同的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辅助驱动装置;车辆用仪表或仪表板;与车辆动力装置的冷却、进气、排气或燃料供给结合的布置
B60K6-00 用于共用或通用动力装置的多个不同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例如具有电动机和内燃机的混合动力系统
B60K6-08 . 包括燃机以及机械或流体能量储存装置的原动机
B60K6-20 . 包括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原动机,例如HEVs
B60K6-22 ..以专门适用于HEVs的设备、部件或装置为特征的
B60K6-42 ..以混合电动车辆的体系结构为特征的
B60K6-50 ..以传动单元的类型或布置为特征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
B60K 车辆动力装置或传动装置的布置或安装;两个以上不同的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辅助驱动装置;车辆用仪表或仪表板;与车辆动力装置的冷却、进气、排气或燃料供给结合的布置
B60K6-00 用于共用或通用动力装置的多个不同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例如具有电动机和内燃机的混合动力系统
B60K6-08 . 包括燃机以及机械或流体能量储存装置的原动机
B60K6-20 . 包括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原动机,例如HEVs
B60K6-22 ..以专门适用于HEVs的设备、部件或装置为特征的
B60K6-42 ..以混合电动车辆的体系结构为特征的
B60K6-50 ..以传动单元的类型或布置为特征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