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纳米滴管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4576.0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0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赵相龙;孟国文;韩方明;许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任岗生;王挺 |
地址: | 23003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滴管及其制备方法。滴管由不同管直径和管长的碳纳米管无缝串接组成滴管状,组成滴管状的碳纳米管的不同管直径和管长依次分别为,20~27nm和120~140nm、15~45nm和120~140nm、43~48nm和240~260nm、20~75nm和170~190nm、70~80nm和570~590nm,其中,管直径为15~45nm和20~75nm的碳纳米管的管直径是随其管长的增加而线形增大的,碳纳米管的管壁厚为4~7nm;方法为先将铝片依次分别置于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草酸溶液中,采用三种不同的阳极氧化电压工艺,得到内含不同管直径和管长孔形的氧化铝模板,再于氧化铝模板的不同管直径和管长的孔壁上复合碳后,腐蚀掉氧化铝模板,制得碳纳米滴管。它可广泛地作为某些特定物质的储存体或载运体或缓释体使用。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滴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碳纳米滴管,由碳纳米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由不同管直径和管长的碳纳米管无缝串接组成滴管状,所述组成滴管状的碳纳米管的不同管直径和管长依次分别为,20~27nm和120~140nm、15~45nm和120~140nm、43~48nm和240~260nm、20~75nm和170~190nm、70~80nm和570~590nm,其中,管直径为15~45nm和20~75nm的碳纳米管的管直径是随其管长的增加而线形增大的;所述碳纳米管的管壁厚为4~7n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7457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辐射检测器及系统
- 下一篇:电磁刹车式单相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