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δ掺杂制备P型氧化锌薄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5182.0 | 申请日: | 200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1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魏鸿源;刘祥林;张攀峰;焦春美;王占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21/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10008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δ掺杂制备P型氧化锌薄膜的方法,包括:步骤1:将清洗好的衬底放入反应室中,将反应室抽至真空,升高温度进行烘烤,以获得清洁衬底;步骤2:向反应室中充入氮气,将反应室压强升至生长压强,将衬底温度控制到生长温度;步骤3:向反应室中通入锌源,氧源和氮源,在衬底上外延ZnO:N薄膜;步骤4:停止通入氧源,并继续通入锌源和氮源,在ZnO:N薄膜上外延氮化锌薄层;步骤5:再开启氧源,并继续通入锌源和氮源,在氮化锌薄层上继续外延ZnO:N薄膜;步骤6:重复步骤4、步骤5,直至生长的薄膜达到需要的厚度为止;步骤7:在氨气氛或者氮气氛下进行退火,完成P型氧化锌薄膜的制备。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制备 氧化锌 薄膜 方法 | ||
【主权项】:
1. 一种δ掺杂制备P型氧化锌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清洗好的衬底放入反应室中,将反应室抽至真空,升高温度进行烘烤,以获得清洁衬底;步骤2:向反应室中充入氮气,将反应室压强升至生长压强,将衬底温度控制到生长温度;步骤3:向反应室中通入锌源,氧源和氮源,在衬底上外延ZnO:N薄膜;步骤4:停止通入氧源,并继续通入锌源和氮源,在ZnO:N薄膜上外延氮化锌薄层;步骤5:再开启氧源,并继续通入锌源和氮源,在氮化锌薄层上继续外延ZnO:N薄膜;步骤6:重复步骤4、步骤5,直至生长的薄膜达到需要的厚度为止;步骤7:在氨气氛或者氮气氛下进行退火,完成P型氧化锌薄膜的制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6518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