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2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CN202011061139.9在审
  • 呼翔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2020-09-30 - 2022-04-12 - H01L21/768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和分立于所述衬底上的沟道结构、以及位于所述沟道结构侧部的衬底上的覆盖层;形成贯穿相邻所述沟道结构之间的覆盖层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底部暴露出所述衬底;在所述开口底部的衬底顶面形成导电层,用于作为电阻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将电阻结构制作在相邻所述沟道结构之间的衬底顶面,不但将电阻结构从中段或后段的金属层间介质层中解放出来,相应能够降低金属互连线和导电插塞的高度,从而得到优化的中段RC(电阻电容),进而优化了半导体结构的性能,而且通过使电阻结构形成在相邻所述沟道结构之间的衬底顶面,还能够减小HiR电路的面积,相应满足器件尺寸微缩的需求。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CN202011017177.4在审
  • 呼翔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2020-09-24 - 2022-03-29 - H01L21/768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沟道结构、电源轨道线、栅极结构、源漏掺杂区以及层间介质层;形成贯穿位于部分电源轨道线上的层间介质层的导电通孔,包括底部通孔和位于底部通孔上的顶部通孔;在底部通孔中形成与电源轨道线相接触的底部插塞;在底部插塞上形成填充顶部通孔的填充介质层;对层间介质层和填充介质层进行刻蚀,形成贯穿源漏掺杂区顶部的层间介质层的互连槽、以及暴露出顶部通孔;对顶部通孔和互连槽进行填充,形成位于顶部通孔中且与底部插塞相接触的顶部插塞、以及位于互连槽中且与源漏掺杂区相接触的源漏互连层,顶部插塞与底部插塞构成导电插塞。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增大形成Via‑BPR的工艺窗口。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CN202011019323.7在审
  • 呼翔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2020-09-24 - 2022-03-29 - H01L21/768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器件区的衬底上形成有分立的沟道结构,电源轨道区的衬底中形成有电源轨道线,衬底上形成有横跨沟道结构的栅极结构,栅极结构两侧的沟道结构中形成有源漏掺杂区,栅极结构侧部的衬底和电源轨道线上形成有层间介质层;形成贯穿位于部分电源轨道线上的层间介质层的导电通孔,暴露出电源轨道线;在导电通孔中填充保护层;形成贯穿源漏掺杂区顶部的层间介质层的互连槽,互连槽的侧壁暴露出保护层;形成位于导电通孔中的导电插塞以及位于互连槽中的源漏互连层,源漏互连层与导电插塞的侧壁相接触。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增大形成导电通孔和互连槽的工艺窗口。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CN202010988489.3在审
  • 呼翔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2020-09-18 - 2022-03-18 - H01L23/528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形成若干栅极结构和若干源漏掺杂层,所述源漏掺杂层位于相邻的所述栅极结构之间;在所述源漏掺杂层上形成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的顶部表面低于所述栅极结构的顶部表面,在相邻的所述栅极结构之间具有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侧壁形成停止层。通过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形成停止层,在后续刻蚀去除所述第一开口内的所述第一保护层时,由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具有停止层,会使得刻蚀停止在所述停止层的表面,进而避免了刻蚀工艺对栅极结构的侧壁造成损伤,因此,在后续形成导电插塞时,不会造成所述导电插塞与栅极结构之间的短接,进而提升最终形成的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CN202010923861.2在审
  • 呼翔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2020-09-04 - 2022-03-04 - H01L21/768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底、栅极结构、位于栅极结构的顶部上的栅极盖帽层、位于栅极结构两侧的基底中的源漏掺杂区、以及位于栅极结构侧部基底上的底部介质层;形成贯穿源漏掺杂区顶部的底部介质层的源漏互连层,源漏互连层的顶面与相邻栅极盖帽层围成凹槽,用于形成源漏盖帽层;通过凹槽对栅极盖帽层的侧壁进行离子掺杂,适于提高源漏盖帽层和栅极盖帽层之间的刻蚀选择比;进行离子掺杂后,在凹槽中形成源漏盖帽层;形成覆盖栅极盖帽层和源漏盖帽层的顶部介质层;形成贯穿顶部介质层和源漏盖帽层的源漏接触孔;在源漏接触孔中形成源漏插塞。本发明实施例降低源漏插塞与相邻的栅极结构之间发生短接或击穿的概率。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CN202010339099.3在审
  • 呼翔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2020-04-26 - 2021-10-26 - H01L29/78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第一介质层、第一栅极结构、第一源漏掺杂层以及若干第二栅极结构;位于第一源漏掺杂层上的第一介质层内的第一导电结构;位于第一介质层内的导电层开口;位于导电层开口内的导电层。通过导电层的顶部表面齐平于第一介质层的顶部表面,在后续的制程中,需要在导电层和第一介质层上形成第二介质层,利用第二介质层有效的减小了导电层与其他的器件结构之间的短接,进而提升最终形成的半导体结构的电学性能。另外,导电层的顶部表面齐平于第一介质层的顶部表面,使得导电层与栅极插塞或源漏插塞的顶部表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以此减小导电层与栅极插塞或源漏插塞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CN202010339107.4在审
  • 呼翔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2020-04-26 - 2021-10-26 - H01L29/78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衬底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在第一区上形成第一栅极结构;在第一区内形成第一源漏掺杂层;在第二区上形成第二栅极结构;在第二栅极结构上形成第一保护层;在第一源漏掺杂层上形成第一导电结构,且第一导电结构还位于第一栅极结构表面,第一导电结构的顶部表面低于第一保护层的顶部表面;在第一导电结构上形成隔离层。利用隔离层有效的减小了第一导电结构与其他的器件结构之间的短接,提升半导体结构的性能。第一导电结构的顶部低于第一保护层顶部,使得第一导电结构较后续形成的栅极插塞或源漏插塞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以此减小第一导电结构与栅极插塞或源漏插塞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CN202010339973.3在审
  • 呼翔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2020-04-26 - 2021-10-26 - H01L29/78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介质层、第一栅极结构以及若干第二栅极结构,相邻的所述第一栅极结构和所述第二栅极结构之间的衬底内具有第一源漏掺杂层;位于所述第一源漏掺杂层上的第一介质层内的第一导电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的第二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内的导电层开口;位于所述导电层开口内形成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导电层上的隔离层。通过位于所述隔离层能够将所述导电层进行覆盖,进而有效的减小了所述导电层与其他的器件结构之间的短接。另外,所述导电层较后续形成的源漏插塞或栅极插塞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以此减小所述导电层与所述栅极插塞或所述源漏插塞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多晶硅刻蚀方法-CN201510354799.9有效
  • 赵连国;彭坤;呼翔;王海莲;陈文甫;罗登贵;王峰;朱建校;徐培明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2015-06-24 - 2020-06-09 - H01L21/306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晶硅刻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多晶硅层表面形成SiN层,并刻蚀所述SiN层使其图形化,得到SiN硬掩膜层;S2:在所述SiN硬掩膜层周围未被刻蚀彻底的SiN残留颗粒与所述多晶硅层之间形成氧化层;S3:采用湿法腐蚀去除所述氧化层,使所述SiN残留颗粒因悬空而脱离所述多晶硅层;S4:以所述SiN硬掩膜层作为掩模对所述多晶硅层进行刻蚀。本发明避免了因氮化硅残留颗粒的遮挡阻碍后续多晶硅刻蚀,极大地降低了多晶硅残留缺陷的产生。本发明的多晶硅刻蚀方法无需增加光刻次数,对后续工艺几乎没有影响,并且成功避免了使用传统DARC作为硬掩膜的不足,也成功减少了SiN作为硬掩膜带来的多晶硅残留缺陷,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良率。
  • 一种多晶刻蚀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