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01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全光调Q开关、全光调Q激光器及其脉冲激光输出方法-CN202211122749.4在审
  • 靳伟;姜寿林;郭林浩;何海律 -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 2022-09-15 - 2022-12-23 - H01S3/11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光调Q开关、全光调Q激光器及其脉冲激光输出方法,全光调Q开关包括:用于产生重频且功率波形可调的控制光的控制光源;用于将接入的腔内激光传输至合波器及第二反射镜以及将干涉后的调制光与腔内激光输出至谐振腔的耦合器;用于将接入的腔内激光与控制光合束后输出至气体填充空芯光纤的合波器;用于在控制光的调控下对合束光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光并传输至第一反射镜的气体填充空芯光纤;用于将经干涉后的调制光从气体填充空芯光纤与合波器反射至耦合器的第一反射镜;用于将干涉后的腔内激光反射至耦合器的第二反射镜。本发明实现了腔内激光光路的全光纤化,具有工作波段宽、耐受功率高、结构紧凑、插入损耗低的优点。
  • 全光调开关激光器及其脉冲激光输出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颗粒度人机共融环境感知方法-CN202211008001.1在审
  • 范峻铭;郑湃;李树飞 -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 2022-08-22 - 2022-12-16 - G06V20/7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颗粒度人机共融环境感知方法,获取人机共融场景的RGB图像和深度图像;将所述RGB图像和所述深度图像输入编码网络,得到编码图像;将所述编码图像输入金字塔池化模块,得到池化图像;将所述池化图像输入解码网络,得到解码图像;将所述解码图像输入多粒度分割输出模块,得到不同粒度等级的场景分割图像;其中,所述粒度等级包括区域等级、实体等级以及实体的部分等级。不同粒度等级的场景分割图像为协作机器人提供更加完善的环境感知能力,使其能够根据环境和任务的不同自适应地切换不同粒度的环境感知分割结果,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协作行为决策和运动规划。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颗粒度人机共融环境感知方法
  • [发明专利]可穿戴通信装置及可穿戴装置通信方法-CN201911166791.4有效
  • 柳钟旭;由骁迪;余长源 -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 2019-11-25 - 2022-12-16 - H04B1/3827
  • 本申请属于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通信装置及可穿戴装置通信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信息;处理模块,连接至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待发送信息进行光信号调制处理,得到目标发送信息;发送模块,连接至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目标发送信息。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弥补了现有可穿戴通信装置无法主动发起通信的使用盲区,不同使用用户通过随身携带可穿戴通信装置,可以随时随地主动地进行沟通信息的发送,从而间接地提高了使用用户的沟通成功概率。
  • 穿戴通信装置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系统和氢气检测方法-CN201811146965.6有效
  • 靳伟;齐云;赵焱;鲍海泓;何海律 -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 2018-09-29 - 2022-12-16 - G01N21/65
  • 本发明属于气体痕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气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本发明所提供的氢气检测方法,基于微纳光纤,微纳光纤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包括:以泵浦光和斯托克斯光作为入射光源,将泵浦光和斯托克斯光从微纳光纤的输入端射入,泵浦光和斯托克斯光产生的倏逝场相互重合,重合的倏逝场与待测样品中的氢气相互作用,发生以氢气分子的转动拉曼跃迁为媒介的受激拉曼散射过程,部分泵浦光转化为斯托克斯光;检测从微纳光纤的输出端输出的斯托克斯光的增益信号,并根据斯托克斯光的增益与氢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换算得到待测样本中的氢气的浓度;其中,泵浦光与斯托克斯光的频率差等于氢气的转动拉曼跃迁频率。检测灵敏度高,信号响应快。
  • 一种检测系统氢气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光纤与微透镜的连接方法-CN202211263511.3在审
  • 张需明;姜衡;蔡智聪 -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 2022-10-10 - 2022-12-06 - G02B6/2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与微透镜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制备圆锥形微透镜阵列阴模板;S200:第一次翻模,形成圆锥形微透镜阵列阳模板;S300:进行光滑及金属化处理,形成锥底球顶组合形阳模板;S400:第二次翻模,形成锥底球顶组合形阴模板;S500:加注透镜成型材料,获得锥底球顶组合形微透镜;S600:制备光纤集束器;S700:将光纤与所述锥底球顶组合形微透镜进行连接;S800:脱模。本发明可以快速批量地在光纤端面加工微透镜。
  • 一种光纤透镜连接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光遗传学实验方法与系统-CN201911184827.1有效
  • 赖溥祥;孙雷;仲天庭;丘志海 -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 2019-11-27 - 2022-12-06 - A61B5/00
  • 本发明适用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遗传学实验方法与系统,基于波前整形技术,方法包括:求解一段形状固定的多模光纤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传输矩阵;将多模光纤的输出端植入实验目标颅内空间;根据所述光学刺激的空间位置,以及所述多模光纤的传输矩阵,对输入多模光纤的面阵光进行波前补偿,补偿面阵光在从输出端出射后,能够在光学刺激的空间位置处实现聚焦。本发明提供的光遗传学试验方法,可以在多模光纤的输出端的视场范围内的实现精确的光学刺激,大大加强了光遗传学实验中光刺激的空间选择性,使之提高到细胞尺寸的精确度,能够对特定的神经细胞实现精确的光刺激。
  • 一种遗传学实验方法系统
  • [发明专利]基于进化迁移优化的多无人机路径规划方法、终端及介质-CN202210055664.2有效
  • 刘松柏;林秋镇;陈家进;李青 -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 2022-01-18 - 2022-12-06 - G05D1/1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进化迁移优化的多无人机路径规划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根据收集到的相关数据集对多无人机的路径规划进行高斯建模;根据多个目标的优化模型中离散化步长的不同将路径规划构建为多个具有不同保真度的优化任务;对每个优化任务分配一个进化种群;基于训练好的重构神经网络模型以进化迁移的方式产生每个优化任务的新子代种群,合并父代种群和新子代种群中的解个体;输出最终主任务的进化种群中的帕累托最优解集。本发明根据无人机飞行轨迹离散化步长的不同构造一个高保真度的主任务和多个低保真度的辅助任务,并将辅助任务的解个体通过迁移学习的方法转换为保真度高的主目标任务的解个体,可以提升优化的性能和效率。
  • 基于进化迁移优化无人机路径规划方法终端介质
  • [发明专利]用于超声探头的压电块体和超声阵列探头及其制备方法-CN201710744624.8有效
  • 陈燕;黄智文;林国豪;戴吉岩 -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 2017-08-25 - 2022-11-25 - H01L41/08
  • 本发明适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超声探头的压电块体,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压电阵元,压电阵元设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电极,上表面相对下表面倾斜使压电阵元的厚度均匀渐变,多个压电阵元按照相同的厚度变化趋势并列排布,使多个压电阵元的上表面形成斜面,使多个压电阵元的下表面形成底面。本发明的压电块体由多个厚度均匀渐变的压电阵元形成,使压电块体的厚度均匀渐变,压电阵元的厚度影响机电耦合系数,进而影响谐振频率及带宽,由于压电阵元的厚度逐渐变薄,因此引起谐振频率的渐变,使得带宽增大。且谐振频率处阻抗值会变小,更接近50欧姆的电学匹配电阻,有利于灵敏度的提高,提升了成像质量。
  • 用于超声探头压电块体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基于微纳光纤非对称模场的全光光热偏振调制器及系统-CN202210938142.7在审
  • 靳伟;齐云;廖瀚宇;何海律;姜寿林 -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 2022-08-05 - 2022-11-22 - G02B6/27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纳光纤非对称模场的全光光热偏振调制器及系统,包括光纤气室,其用于接收信号光、以及泵浦光;光纤气室包括密封内腔,以及位于密封内腔中的微纳光纤,微纳光纤的外部填充有光吸收性气体;微纳光纤具有基模模场,其倏逝场在微纳光纤横截面上沿第一角度方向上的光强大于沿第二角度方向上的光强;通过光吸收性气体吸收泵浦光所产生的光热效应而使第一角度方向和第二角度方向的光吸收性气体具有温度差,以形成双折射效应,且快轴和慢轴分别对应第一角度方向和第二角度方向;信号光通过快轴和慢轴之间的相位差的调整而改变线偏振角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晶体主轴方向固定而导致难以实现对任意偏振态的入射光进行偏振调制的问题。
  • 基于光纤对称光热偏振调制器系统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