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755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一种异质结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CN202310167068.8在审
  • 冯博文;杜小龙;陈兴谦;李昊臻;刘尧平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2023-02-24 - 2023-06-23 - H01L31/0224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异质结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新能源领域。金属种子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电池片,其中电池片的至少一表面设置有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中含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锑、氧化镉中的任一种;使用电化学法在透明导电层的部分区域制备金属形核层;在金属形核层的表面电镀金属薄层,相同材质的金属薄层与金属形核层结合形成金属种子层;再以金属种子层为基础,形成金属栅线。本申请实施例的异质结太阳电池中,金属栅线和电池片之间的附着力强,有利于增大异质结太阳电池的使用寿命和转化效率,而且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也较为简单。
  • 一种异质结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体加热多孔碳雾化芯及电子烟-CN202310223015.3在审
  • 于杰;林梓家;李振伟;苑甫;黄细妹;陈敬煜;蒋涛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2023-03-08 - 2023-06-23 - A24F40/46
  • 本申请提供一种体加热多孔碳雾化芯及电子烟,属于雾化装置领域。体加热多孔碳雾化芯包括多孔碳发热体以及多个电极,电极连接于多孔碳发热体的表面,相邻两个电极之间的间距≤2mm。多孔碳雾化芯具有有害物质排放少、雾化面积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在电子烟雾化领域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本申请基于大量实验数据提出体加热多孔碳雾化芯电极结构方案,针对加热热容受电极之间距离影响巨大的现象,确定相邻两个电极之间的间距≤2mm;同时提出可设置2个以上的电极形成多个雾化区,从而达到充分利用雾化芯的吸油导油通道提高雾化烟雾量的目的。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结构方案可实现多孔碳体加热雾化芯的高效雾化,并有利于雾化芯及电子烟的小型化。
  • 加热多孔雾化电子
  • [发明专利]一种光电突触器件及其应用-CN202110537677.9有效
  • 朱锐;梁会力;王燕;刘尧平;梅增霞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2021-05-17 - 2023-06-20 - H01L27/144
  •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电突触器件及其应用,属于人工突触技术领域。光电突触器件包括多个电性连接的光电突触元器件。每个光电突触元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基片、非晶氧化镓层以及收集电极,非晶氧化镓层与收集电极相邻设置,非晶氧化镓层中氧空位浓度的控制可通过在0~0.2sccm的氧流量条件下磁控溅射沉积得以实现。光电突触器件具备较稳定的突触性能和较低的突触触发能耗;光电突触器件用作模拟生物突触行为的器件在人工神经网络硬件中的应用,能以较低能耗执行突触事件;光电突触器件用作图像处理的器件在图像传感设备中的应用,能有效实现抑噪。
  • 一种光电突触器件及其应用
  • [发明专利]薄膜力学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CN202310199945.X在审
  • 姚佳;刘科海;郑跃滨;尚俊峰;陈镔;刘开辉;王恩哥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养生堂有限公司
  • 2023-03-02 - 2023-06-13 - G01N3/12
  •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力学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其检测系统包括压力传感机构、气体控制机构和数据采集处理机构,压力传感机构具有气腔,当待测膜体固定在压力传感机构上后,待测膜体密封于气腔的开口处,气体控制机构包括正压单元、负压单元和流量控制器,正压单元和负压单元均通过流量控制器与气腔相通,数据采集处理机构与气腔相通;本申请的薄膜力学性能检测系统,通过压力传感机构对待测膜体进行固定,通过气体控制机构向气腔内注入或抽出气体,使待测膜体在压强变化下发生形变,同时通过流量控制器调控正压单元的注气率和负压单元的抽气率,使气腔达到进气与漏气的动态平衡,进而使得气密性问题不会影响检测效果。
  • 薄膜力学性能检测系统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航天器及可扩张的聚光太阳能发电装置-CN202310325516.2在审
  • 朱瑞;邢仲宸;鄢浩明;李雷;柯海波;龚旗煌 - 北京大学;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2023-03-30 - 2023-06-09 - H02S40/22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扩张的聚光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聚光组件和太阳能电池,聚光组件中的透射膜和反射膜围成工作腔体,且透射膜和反射膜均由柔性材质制成,外部主体设备向工作腔体内充入工作介质时,聚光组件的透射膜和反射膜展开,太阳光透过透射膜照射到反射膜上,反射膜将太阳光反射到太阳能电池上,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外部主体设备供电;在发电装置不工作时,工作腔体内无工作介质,透射膜和反射膜收拢,聚光组件收缩,节约装置占用空间。本发明的可扩张的聚光太阳能发电装置,利用反射膜反射太阳光,增强光电转化效率;聚光组件能够收缩和展开,减少装置占用空间,且质量小能耗低。
  • 一种航天器扩张聚光太阳能发电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低反射绒面结构、制绒添加剂和制绒方法-CN202210618960.9有效
  • 陈伟;张小虎;刘尧平;孙纵横;杜小龙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2022-06-01 - 2023-06-09 - H01L31/0236
  • 本申请提供一种低反射绒面结构、制绒添加剂和制绒方法,涉及晶硅太阳能电池领域。低反射绒面结构包括设置于硅片表面的多条平行的金字塔链,每条金字塔链是由多个金字塔结构单元连接而成,且相邻的两个金字塔结构单元相互重叠。制绒添加剂其中的组分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主形核剂、辅助形核剂、绒面调节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制绒方法主要是将硅片放入上述制绒添加剂和碱性溶液混合而成的制绒液中进行反应。该绒面结构相比于常规的金字塔结构具有更低的反射率,并且只需要在碱性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添加剂即可制得,与现有的碱制绒生产工艺相兼容,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价值。
  • 一种反射结构添加剂方法
  • [实用新型]集成波导型探测器以及光子集成芯片-CN202223593660.4有效
  • 丁国建;汪洋;王晓晖;冯琦;于萍;刘铮;贾海强;陈弘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2022-12-29 - 2023-06-09 - H01L31/0203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成波导型探测器以及光子集成芯片,涉及单片光子集成技术领域。集成波导型探测器包括第一铌酸锂薄膜光波导、两个钝化层、石墨烯层以及探测电极。钝化层的材质为二氧化硅,两个钝化层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第一铌酸锂薄膜光波导的相对两侧。石墨烯层和第一铌酸锂薄膜光波导沿第二方向堆叠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石墨烯层同时覆盖两个钝化层的至少部分表面和第一铌酸锂薄膜光波导的至少部分表面。探测电极连接于石墨烯层的远离第一铌酸锂薄膜光波导的表面。本申请将第一铌酸锂薄膜光波导与石墨烯层结合,通过波导耦合,可增大横向光吸收长度,可实现对光的超宽带、高响应度和高速探测,并实现探测器的单片集成。
  • 集成波导探测器以及光子芯片
  • [发明专利]一种冷却系统及超导磁体系统-CN202310343344.1在审
  • 吕秉坤;王维;信纪军;梁磐仪;方志春;王春栋;赵婉吟;李来风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2023-04-03 - 2023-06-02 - H01F6/04
  • 本发明属于超导磁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及超导磁体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真空罩、制冷机及第一热开关,所述制冷机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制冷机均具有冷头,所述第一热开关与所述制冷机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被冷却负载、所述冷头及所述第一热开关均位于所述真空罩内;所述第一热开关包括第一低温脉动热管,所述第一低温脉动热管的蒸发段与所述被冷却负载连接,所述第一低温脉动热管的冷凝段与所述冷头连接,当所述冷头处于最终制冷温度时,所述第一低温脉动热管内的第一工质处于两相流状态。本发明能够在制冷机停止运行或故障时,避免制冷机上的热量传递至被冷却负载处,提高被冷却负载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 一种冷却系统超导磁体系统
  • [发明专利]日盲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日盲紫外探测方法-CN202110427683.9有效
  • 朱锐;梁会力;王燕;刘尧平;梅增霞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2021-04-20 - 2023-06-02 - H01L31/032
  • 本申请提供一种日盲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日盲紫外探测方法,属于日盲紫外探测技术领域。探测器包括:高阻非晶氧化镓层,氧空位浓度和致密度可在1~2sccm的氧流量条件下磁控溅射沉积,厚度15~30nm,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低阻非晶氧化镓层,氧空位浓度和致密度可在不高于0.2sccm的氧流量条件下磁控溅射沉积,连接于第一表面;收集电极,有分别与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电极。探测方法采用探测器,包括:在20~100V的工作电压下进行探测;或每次探测后转换电压正负性。探测器作为两端结构可兼具高的响应度和低的暗电流;探测时能够获得较大的光电流增益而实现高的比探测率,还能够有效减弱持续光电导。
  • 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探测
  • [发明专利]日盲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日盲紫外探测方法-CN202210056151.3有效
  • 朱锐;梁会力;王燕;刘尧平;梅增霞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2022-01-18 - 2023-06-02 - H01L31/102
  • 本申请提供一种日盲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日盲紫外探测方法,属于日盲紫外探测技术领域。探测器包括:高阻非晶氧化镓层,其氧空位浓度和致密度可在1~2sccm的氧流量条件下磁控溅射沉积得到,厚度为15~30nm,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低阻非晶氧化镓层,其氧空位浓度和致密度可在不高于0.2sccm的氧流量条件下磁控溅射沉积得到,连接于第一表面;收集电极,具有分别与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探测方法包括:在20~100V的工作电压下,采用探测器对日盲紫外光进行探测。探测器作为两端结构可兼具高的响应度和低的暗电流,探测方法能够获得较大的光电流增益,实现高的比探测率。
  • 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探测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