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频逆变电焊机无效
申请号: | 94228074.1 | 申请日: | 199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44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纪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纪训 |
主分类号: | B23K9/10 | 分类号: | B23K9/10;B23K9/09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闪红霞 |
地址: | 116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电焊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流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一种高频逆变电焊机。
目前,人们所使用的高频电焊机,多数采用高频发电机变频技术,不但成本高、体积大、重量重且能量转换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量转换效率高的高频逆变电焊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设有脉宽调制电路1,脉宽调制电路1的输出接激励级2,激励级2的输出接脉冲放大电路3,与脉冲放大电路3接有整流电路4、滤波电路5,脉冲放大电路3的输出接变压器B3,变压器B3的次级输出接焊把HB。
与脉宽调制电路1相接有过温保护电路6。
与脉冲放大电路3的输出端接有过压过流保护电路7,过压过流保护电路7的输出与脉宽调制电路1相接。
与脉宽调制电路1的输出端相接有报警电路8。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零损耗导通电流型变换技术、脉宽调制和电流控制模式变换技术,电路简单、可靠性高,从而使得整机体积小、重量轻,能量转换效率高,与传统的同类产品相比可节电40%以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设有脉宽调制电路1,脉宽调制电路1的输出接激励级2,激励级2的输出接脉冲放大电路3,与脉冲放大电路3接有整流电路4、滤波电路5,脉冲放大电路3的输出接变压器B3,变压器B3的次级输出接焊把HB。
与脉宽调制电路1相接有过温保护电路6。
与脉冲放大电路3的输出端接有过压过流保护电路7,过压过流保护电路7的输出与脉宽调制电路1相接。
与脉宽调制电路1的输出端相接有报警电路8。
如图2、图3所示,整流电路4、滤波电路5由开关K、保险丝BX1、BX2、BX3、电容C1、C2、C3、C4、C5、C11、C12、电感线圈L1、L2、L3、二极管D1、D2、D3、D4、D5、D6、电阻R1、R2相接组成,由变压器B1、整流桥路D7-D10,电容C6、C7、C8、稳压集成电路7812组成的稳压电路为整个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脉宽调制电路由振荡器IC10、IC11(4060)、与振荡器JC11“12”脚相接有电阻R21、电容C8、非门IC12,振荡器IC10的“12”脚与振荡器IC11的“12”脚相接,振荡器IC10的“11”脚与振荡器IC11的“3”脚相接,振荡器IC11的“4”脚接非门IC7及与门电路IC2,非门IC7的输出接与门IC1的输入端,振荡器IC11的“10”脚“11”脚之间接电阻R19,振荡器IC11的“9”脚“11”脚之间接压电元件YD。振荡器IC11的“5”脚接电容C15后与相并联的电阻R18、二极管D27、及非门IC8相接,非门IC8的输出接三极管T5的基极,三极管T5的发射极接电位器W1、电容C16、非门IC6,非门IC6的输出接非门IC5,非门IC5的输出通过与门IC4分别接与门IC1、IC2。
激励级2由变压器B2及其相接的元件组成,变压器B2的初级两端接三极管T3、T4,三极管T3、T4的基极接电阻R13、R14,三极管T4的集电极接电容C14、二极管D25、D26,变压器B2的中间抽头接电阻R12、二极管D24、电容C13、变压器B2的次级线圈B21接电容C11、二极管D22、D20,电阻R9、R8,次级线圈B22接电容C12、二极管D23、D21,电阻R10、R11。
脉冲放大电路3由场效应管T1、T2组成,场效应管T1的栅极G与源极S之间接电阻R6,漏极D与源极S之间接二极管D18,场效应管T2的栅极G与源极S之间接电阻R7,漏极D与源极S之间接二极管D19。场效应管T1、T2的输出端B′均与变压器B3的初级线圈相接,变压器B3的次级线圈接焊把HB。B′与B端相接,C′与C端相接。
过温保护电路6由运算放大器IC3(741)及接于其正端的电阻R15、R16,接于其负端的电阻R17、热变电阻Rt组成,运算放大器IC3(741)的输出接与门IC4。
过压过流保护电路7由接于变压器B3初级线圈的整流桥路D14-D17、电容C10、C9、电阻R22、R23、二极管D12、D13及光电耦合器GD组成,光电耦合器GD的输出接与门IC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纪训,未经李纪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8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理疗、牵摩、健身椅
- 下一篇:固体燃料专用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