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重叠组合的坡面混凝土块无效
申请号: | 90222765.3 | 申请日: | 1990-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82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08 |
发明(设计)人: | 詹镇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锦生 |
主分类号: | E04B2/08 | 分类号: | E04B2/0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培硕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叠 组合 混凝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重叠组合的坡面混凝土块,是一种用于水土保持和路基、坡地的防塌结构用的混凝土块,该混凝土块,主要由一基块和一副块所组成,其中基块为一断面为H形的立方体或长方体,副块为一顶面和底面四角处均有突块的立方体或长方体,其两侧并设有排水槽;所述突块可跨于两并连的基块横条而使三者形成一强固的组合体,再利用这样的组合重覆叠置而可形成一防塌效果极佳的防护结构。
我国的地形,山地占总面积的比例极大,而随着文明开发程度的进展,人们所需使用的面积已非现有的平地可以满足,因此势必利用山坡地,但是,我国大多数山坡地的土质大多松软,在开发时不论是作为道路或建筑用地,具有坡度的山地在使用时一定会遇到因为土质松软而造成的崩塌或土地表层的滑移,对此,现有的预防方法主要有三种,一为蛇笼,是在山坡上横向拉设一由铁网卷成的圈条状物,用以拦住由上方滑下的物体而达到保护其下方道路或房舍的目的,然而这种结构的扰性太大,承受力不强,故对于较大的落石或土壤便无法发挥理想的防护功能;第二种方法为在坡地的表面以水泥和石头铺上一层保护层,这样就可适当的加强坡地的强度而使其不会因为下雨而滑崩,但对于其上端土层有较严重的滑动时就可能一次便完全崩裂而一发不可收拾;第三种为钢筋混泥土的结构直接设于坡地的表面,此种方法在施工上较不方便,虽在结构上较前述两者为佳,但成本较高,且地基若有下崩塌陷时,整块混凝土结构便随之崩塌而难以修复,故无法普遍使用。上述现有方法在效果与成本二者之间均不能兼顾。
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成本低廉,但功效显著的防止坡地崩滑的产品,可使之在施工时以较短的工时完工,而其结合之后的强度又较一般的方式为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构成的防护结构具有良好维修条件,即使有一部份损坏也不会对整体造成影响,而只需将损坏的部份修好即可,使之非常实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施工方便且防塌效果良好的可重叠组合的坡面混凝土块,该混凝块构成的防护结构主要由一基块和一副块重覆叠置而组成,其中基块为一H形立方块或长方块,而副块为一四角处均有突块的立方体或长方体,该付块可跨置于两基并列的横条上而成为一结构强固的组合体。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重叠组合的坡面混凝土块,是由钢筋混泥土所制成的,可分为基块和副块,其特征在于:基块设于奇数层而副块叠置于偶数层,基块为一断面为H形的立方体,其顶面和底面的两侧具有称为横条的突起,而副块为一顶面和底面四角处具有方形突块的立方体,副块的突块可跨设于并列的两横条两侧,并于副块两侧面设有排水槽;
其中基块的横条内侧可设突伸的块体,而于副块的长方向在其上的两突块之间设一立方块的突起,该立方块恰可嵌入于两横条间的四块体间的空间中,而两端的突块则可嵌入于基块的块体两侧的空间中;
其中基块的两侧面可设突伸直向的块体,而在副块的长方向于其上的两突块间设有一方形块的突起,基块可以其上的块体相互嵌接,而其顶面的两横条间则可以副块的方形块嵌入,而其邻侧基块的该位置则可由两副块的突块嵌合。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和图1A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凝土基块和副块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凝土基块和副块组合的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凝土基块和副块的组合结构的俯视剖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的正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的侧面图及改变坡度的示意图;
图6和图6A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基块和副块的立体外观图;
图7是图6实施例的组合俯视剖视图;
图8和图8A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基块和副块的立体外观图;
图9是图8的组合外观图;
图10是图8实施例的组合的俯视剖视图。
请参看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凝土块由基块1和副块2所组成,其中基块1为一断面为H形的方形立体块,其顶面和底面的两条突出部份称为横条11。
副块2为一方形立体块,其端面和底面的四角处各突伸一方形的突块21,并且两突块21间的距离约与两横条11的宽度相同;而在其两侧面上则设有一道排水槽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锦生,未经陈锦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27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纱机弹簧摇架的锁紧机构
- 下一篇:高速自保护式大功率管基极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