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腥豆乳的生产方法及酶失活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7103617.7 | 申请日: | 1987-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62A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钟;王家洪;丁贤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豆制品技术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A23L1/20 | 分类号: | A23L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志奇 |
| 地址: | 上海市福州***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豆乳 生产 方法 酶失活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乳制品的制备及其有关装置领域,特别是脱腥豆乳的生产方法及其酶失活装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的结构也有了新的认识,食品必然要与营养结合起来,尤其是对植物蛋白方面的开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利用植物蛋白制备食品既经济营养价值又高。大豆蛋白质具有优良的生理功能,容易制取,价格又便宜,所以对大豆充分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已成为极重要的课题。豆乳作为一种新型的饮料在国外已经很普及了,特别是日本在开发利用植物蛋白质方面居领先地位,他们生产脱腥豆乳的方法及所用的酶失活装置都较先进,参见日本公开特许公报(A)昭57-181663及昭60-83556,但是由于我国大豆原料质量较差,这些方法与装置并不适用,因此还需对这些已有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才能改变现在我们市场上所供应的豆乳腥味较浓、带有涩味且含有一定量的豆粞沉淀的状况,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和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脱腥豆乳的方法,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生产脱腥豆乳用的酶失活装置,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脱腥豆乳的生产方法,包括对经选择的大豆进行去皮处理,在90~95℃下对经浸泡的去皮大豆进行加热脱腥处理15~20分钟及对经脱腥的大豆进行研磨、分离、二次脱腥、杀菌和均质乳化处理。
一种生产脱腥豆乳用的酶失活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筒状壳体、在筒状壳体一端与其垂直连接的供料料斗、在筒状壳体另一端与其成一定角度的卸料结构、在筒状壳体内供料料斗和卸料结构之间的蒸汽加热结构及筒状壳体内由电动机带动的螺旋推进结构和固定在其外周上的固定杆以及固定在这些固定杆上的一圆筒形筛网,所述的螺旋推进结构由转轴和螺旋叶片构成,靠近供料料斗一端(也称前部)的螺距小于另一端(也称后部)的螺距,所述的固定杆均与所述的转轴平行且以所述的转轴为中心均匀分布。
本发明是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针对我国大豆原料的质量,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当然此方案对外国的大豆原料同样适用,且比已有技术更好。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生产脱腥豆乳的方法及一种生产脱腥豆乳用的酶失活装置,能改变我们现在市场上所提供的豆乳腥味较浓、带有涩味且含有一定量的豆粞沉淀的状况,通过提高加热脱腥处理时的温度而减少时间及使用上述酶失活装置,在不破坏大豆营养成份的前提下,效率较高地生产出一种高质量的豆乳,无豆腥味、涩味及豆粞沉淀,有豆香味,且色泽乳白,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和需要。另外,还可在此豆乳基础上加些添加剂如巧克力等来调制各种饮料,打入市场,提供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饮料。酶失活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运转平稳,使用寿命长。
图1为本发明生产脱腥豆乳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生产脱腥豆乳用的酶失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参照图1具体描述一种生产脱腥豆乳的方法。挑选优质的中粒大豆作为原料,用干筛机1清筛,除去其中的泥块、铁屑及草梗等杂质,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卫生要求,防止对设备的破坏;经清筛的大豆用去皮机2处理,除去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豆皮,获得去皮大豆,因为大豆的皮层中含有一定量的单宁成份,使产品具有涩味,且豆皮的存在会使产品颜色变深、含渣率高;经去皮的大豆用水在浸泡槽3中浸泡,使大豆充分吸水,提高大豆蛋白的含水程度,同时使豆粒软化,使后续磨碎容易,浸泡适宜程度直接影响大豆蛋白质的提取,在生产实践中不能单纯按浸泡时间和水温决定浸泡程度是否适宜,要根据原料大豆的具体情况来掌握;经浸泡的去皮大豆用酶失活装置4进行加热脱腥处理,这是生产脱腥豆乳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风味,条件为温度90~95℃、时间15~20分钟,这样可抑制大豆中的脂肪氧合酶,使产品没有豆腥味,且提高了生产效率,下面为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对大豆热处理结果的对比表:
投料(克) 温度(℃) 时间(分) 浓度 PH值 豆腥味 涩味 出浆率(克)
(固形物)
100 75 10 5.5 6.7 有 有 720
100 75 20 5.2 6.5 略有 无 7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豆制品技术研究中心,未经上海市豆制品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36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捕蝇法及其捕蝇器
- 下一篇:用稀硝酸作氧化剂生产草酸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