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巡检机器人与电控门的感知和联动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310921427.4 | 申请日: | 202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8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宋强;刘爽;闵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70 | 分类号: | E05F15/70;E06B9/56;G05D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华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5 | 代理人: | 裴素艳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巡检 机器人 电控门 感知 联动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的巡检机器人与电控门的感知和联动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机器人的行走路径,确定行走路径中经过的操作点;若当前操作点的动作属性与上一操作点的动作属性相同,且开关门的ID相同,则输出“关门操作”信号;若当前操作点的动作属性与下一操作点的动作属性相同,且开关门的ID相同,则输出“开门操作”信号;若当前操作点的动作属性与上一操作点、下一操作点的动作属性不同,或者当前操作点的动作属性与上一操作点、下一操作点的动作属性相同但开关门ID不同,则当前操作点为路径点,不执行对所述开关门的操作。本发明只需要在门的两侧各配置一个“操作门”的点,由机器人控制系统智能判断是开门还是关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巡检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巡检机器人与电控门的感知和联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机器人在巡检过程中,如果行走路径中遇到门,则需要进行开门和关门的操作,并通过与门控系统的交互来获取开关门的状态。
专利公开号CN110421597A《一种机器人控制的自动开关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提出了使用地标卡来标记开门和关门动作的方法,包括开关门、控制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机器人;机器人上设置有无线客户端,无线客户端可通过机器人装有的天线与无线基站进行无线通讯;无线基站通过网线与控制系统连接;开关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使机器人在到达开关门处时卷帘门可以自动打开,机器人经过开关后卷帘门可以自动关闭,在开关门发生故障或开关门附近有障碍物时,机器人在无人为干预情况下能够正常、安全工作,所述开关门出入口放置有地标卡,所述机器人经过开关门入口处时检测到开门地标卡,向控制系统发出开门指令,控制开关门打开,经过开关门后控制开关门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存在这样一种常见的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当前机器人位于1号点,需要进充电房的2号点进行充电,在充电房的入口增加一个开门地标卡,机器人行走时如果检测到开门地标卡,则停下来,给门控系统发送开门指令,等检测到开门到位信号后,再继续行走,当检测到关门地标卡时,则停下来发送关门指令,等关门到位后,继续行走完成充电动作。该专利只描述了从1点到2点(充电点)所经历的开关门过程,并未描述机器人返回时,即从2点到1点时的开关门过程。
该专利在实施时需要在机器人上安装地标传感器,并且要在地面安装地标卡,增加了硬件成本以及施工复杂度,并且单靠一对开关门地标卡无法实现双向行走时的开关门逻辑。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巡检机器人与电控门的感知和联动控制方法及系统,不需要硬件上增加额外的感应设备来判断开门还是关门,只需要在门的两侧各配置一个“操作门”的点,由机器人控制系统智能判断是开门还是关门。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巡检机器人与电控门的感知和联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针对所有开关门定义唯一的ID,在每个开关门的两侧分别配置操作点以及与该操作点关联的动作属性;
(2)获取机器人的行走路径,确定行走路径中经过的操作点;
(3)获取当前操作点所关联开关门的ID以及动作属性,以及上一操作点或下一操作点的开关门ID、动作属性,进行如下判断:
若当前操作点的动作属性与上一操作点的动作属性相同,且开关门的ID相同,则输出“关门操作”信号;
若当前操作点的动作属性与下一操作点的动作属性相同,且开关门的ID相同,则输出“开门操作”信号;
若当前操作点的动作属性与上一操作点、下一操作点的动作属性不同,或者当前操作点的动作属性与上一操作点、下一操作点的动作属性相同但开关门ID不同,则当前操作点为路径点,不执行对所述开关门的操作。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操作点配置动作属性以与其他无动作属性的操作点进行区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9214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