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点云识别保密介质的销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836258.4 | 申请日: | 202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1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罗远哲;刘瑞景;王军亮;申慈恩;吕雪萍;李连庚;荆全振;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万里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N3/04;G06V10/30;G06V10/44;G06V10/764;G06V10/82;G06V20/6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朱晓熹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识别 保密 介质 销毁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点云识别保密介质的销毁方法,涉及图像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销毁方法主要包括:采集保密介质特征数据并将采集结果转化为点云数据并进行预处理;使用点云处理算法提取点云数据中的属性特征,并根据属性特征判保密介质中是否包含敏感信息;对包含敏感信息的保密介质进行加密处理并进行标识;将保密介质物理销毁;判断保密介质碎片中是否包含完整的敏感信息,若有,进一步对该保密介质碎片进行销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进行销毁前先判断该保密介质中是否含有敏感信息,将含有敏感信息的保密介质部分进行标识以重点关注,并将对应的保密介质进行加密。在保证保密介质信息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销毁工序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点云识别保密介质的销毁方法。
背景技术
点云识别是将由激光雷达或者深度摄像机等传感器获取的三维空间中的点云数据进行分析和理解,以提取出其中的结构、形状、物体或特征信息的过程。随着点云识别技术的发展,其现在能够较好地实现场景理解、目标检测与跟踪、障碍物避障、环境建模等任务;因此它的主要的应用领域集中在点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三维重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
现有技术中,点云识别技术在保密介质销毁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公开号为CN114528950A的专利文件记载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识别保密介质类型的销毁方法与系统,该申请文件记载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包括有点云特征提取网络和介质体量识别网络的保密介质销毁识别网络模型,对机械粉碎过程中的保密介质碎片进行体量识别,从而自动判断介质碎片的体积是否满足销毁要求或需要进行二次粉碎。也即在该专利文件记载的技术方案中,点云识别主要应用于对保密介质粉碎碎片的体量大小进行识别以判断粉碎的彻底性。
但是在保密介质销毁的过程中,体量并非唯一需要关注的对象,对于一些不含有敏感信息甚至不含有任何信息的碎片即便其体量较大,仍是无需进行二次粉碎的;但是对于部分含有敏感信息的片段,即便其体量较小,可能仍需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粉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技术方案主要提供了一种基于点云识别的保密介质的销毁方法,在进行销毁前先通过保密介质的点云数据判断该保密介质中是否含有敏感信息,将含有敏感信息的保密介质片段进行标识以重点关注,并将对应的保密介质片段进行加密,防止敏感信息的外泄。在保证保密介质信息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销毁工序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点云识别保密介质的销毁方法,包括:
S02:采集保密介质特征数据并将采集结果转化为点云数据,对所述点云数据进行去噪、滤波;
S04:使用点云处理算法提取点云数据中的属性特征,并根据所述属性特征判所述保密介质中是否包含敏感信息;
S06:对包含敏感信息的所述保密介质进行加密处理并进行标识;
S08:将所述保密介质物理销毁;
S10:采集保密介质碎片特征数据并转化为点云数据,识别带有标识的保密介质碎片,判断该所述保密介质碎片中是否包含完整的敏感信息,若有,进一步对该所述保密介质碎片进行销毁。
优选为,步骤S04中,将所述点云数据的属性特征与敏感信息库进行比对,判断所述保密介质中是否含有敏感信息,且将所述点云数据的属性特征与所述敏感信息库进行比对的过程时,结合对应所述点云数据的上下文进行判断。
优选为,若所述保密介质被判断为含有敏感信息,在对保密介质物理销毁前,将对应含有敏感信息片段的点云数据按照预设的长度进行加密散列函数进行散列处理,并将散列数值进行保存。
优选为,所述散列处理包括:
生成一个随机的盐值;
将盐值与待加密点云数据进行组合;
将盐值与待加密点云数据的组合作为输入传递给散列函数,散列函数将组合数据转化为固定长度的散列值;
将生成的散列值和使用的盐值进行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万里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万里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362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