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术机器人培训用猪腹部打孔定位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96386.3 | 申请日: | 202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31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蔡丽萍;刘意抒;游晓华;何天霖;陈高齐;赵善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9B23/28;H05B3/8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44 | 代理人: | 刘雪怡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术 机器人 培训 腹部 打孔 定位 装置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手术机器人培训用猪腹部打孔定位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涉及培训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腹围带,所述腹围带上设置有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所述腹围带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打孔板,所述打孔板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同时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且所述打孔板上设置有乔卡筒,所述乔卡筒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打孔板上,同时,所述乔卡筒上设置有防雾组件。本申请使得在使用实验用猪的腹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不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去测量确定镜头臂打孔位置,减少另外对镜头加热防止镜头起雾的步骤,提升了培训的效率,提升操作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培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术机器人培训用猪腹部打孔定位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领域。它是一种由器械手臂、成像系统和控制台组成的腹腔镜辅助系统,可以通过微小的切口进行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出血,提高了手术精度和安全性。
目前,所有医生都必须通过手术机器人规范性安全性操作培训课程后方能开展临床手术。按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实施内容,医生进行操作练习的内容都是统一的:在相同规格、体重的实验用猪腹部模拟临床病人进行Trocar打孔、机器手臂对接,使用器械手臂完成指定脏器或组织的分离、缝合、打结、电能量操作等练习。
“Trocar打孔”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的是在医疗过程中使用一种特殊的工具来进行体内穿刺或打孔操作。Trocar是一种长而细的针状器械,一端通常有一个锋利的切割刃,可以帮助切开皮肤和组织。
在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操作时,由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相较于传统腹腔镜器械体积更大,放置Trocar的位置需遵循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打孔原则,按照病人体型不同、术式不同都需单独进行打孔位置测定,以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机械臂碰撞损坏机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培训过程中使用的实验动物体重体型规格统一,手术术式也相同,因此打孔的位置相对是统一的,常规培训中耗费很长时间去测量实验用猪的腹围、打孔位置和间距,降低了培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于培训用猪体重体型规格相对统一,因此腹部打孔孔间距离和打孔位置也相对固定,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术机器人培训用猪腹部打孔定位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解决在培训过程中耗费很长时间去测量实验用猪的腹围、打孔位置和间距的繁琐步骤,降低了培训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方案一:包括腹围带,所述腹围带上设置有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所述腹围带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打孔板,所述打孔板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同时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且所述打孔板上设置有乔卡筒,所述乔卡筒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打孔板上,同时,所述乔卡筒上设置有防雾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盘远离连接板的一侧放置于俯卧位建立气腹后的实验猪的耻骨端,通过连接板抵在实验猪的腹部,然后通过定位盘在实验猪的腹部画一个轮廓即为手术目标范围,调整打孔板和连接板呈垂直角度,确定腹围带位置,之后将腹围带绕过实验猪的腹部,通过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将腹围带贴紧,固定整个装置,通过打孔板确定手术机器人的镜头臂与三条机械臂的打孔位置,在打孔板孔洞中分别置入打孔皮切钉,用力按压后在皮肤上形成“一”切口。方便乔卡置入。位置确认后,将腹围带上的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分离,使得定位盘、连接板以及打孔板从实验猪上取下,随后将乔卡筒置入到实验用猪的腹腔,在进行操作时,将手术机器人的镜头从乔卡筒中穿过,镜头在穿过乔卡筒时,乔卡筒上的防雾组件防止环境与动物腹腔内温度差异引起的镜头的端部雾气,从而使得在使用实验用猪的腹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不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去测量确定镜头打孔位置,同时减少皮肤切开和对防止镜头起雾的步骤,提升了培训的效率,提升操作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963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