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顶部间歇性掺杂的单晶炉及其掺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572905.5 | 申请日: | 202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8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李林东;高伟杰;吴超慧;陈志军;张鹏;丁云飞;许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晨晖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15/04 | 分类号: | C30B15/04;C30B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3 | 代理人: | 刘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部 间歇性 掺杂 单晶炉 及其 方法 | ||
1.一种顶部间歇性掺杂的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炉包括:
炉体(1);
间隙性掺杂器(2),安装在所述炉体(1)的喉口位置,所述间隙性掺杂器(2)包括相互连接、且可相对转动的上盘(21)和下盘(22),所述上盘(2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一通孔(211)内用于装载掺杂剂,所述下盘(2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1),控制所述下盘(22)相对所述上盘(21)转动,以使所述第二通孔(221)移动至所述第一通孔(211)的下方、释放所述第一通孔(211)内的所述掺杂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间歇性掺杂的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21)与所述下盘(22)同轴设置,所述下盘(22)可相对所述上盘(21)自转,多个所述第一通孔(211)围绕所述上盘(21)的中心间隔均匀设置,所述第二通孔(22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通孔(221)与所述下盘(22)的中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通孔(211)与所述上盘(21)的中心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部间歇性掺杂的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盘(22)相对于所述上盘(21)自转的转速范围为:0.4转/min~0.6转/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间歇性掺杂的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炉还包括: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上盘(21)的上方,在所述第一通孔(211)与所述第二通孔(221)连通时,所述进气管用于将所述第一通孔(211)内的所述掺杂剂向下吹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部间歇性掺杂的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用于吹出氩气,所述进气管的流量范围为:80slpm~120slpm。
6.一种顶部间歇性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间歇性掺杂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间歇性掺杂的单晶炉,所述顶部间歇性掺杂方法包括:
S1:在所述第一通孔(211)中装入掺杂剂,此时,所述第二通孔(221)不与任一个所述第一通孔(211)连通,所述下盘(22)的本体充当全部所述第一通孔(211)的底部;
S2:在掺杂过程中,控制所述下盘(22)相对于所述上盘(21)自转,以使所述第二通孔(221)逐个释放所述第一通孔(211)内的所述掺杂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部间歇性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S1包括:
模拟计算出逐次掺杂所需的掺杂量;
将逐次所需的掺杂量逐个装入所述第一通孔(211)中;
S2包括:
根据逐次掺杂所需的掺杂量,控制所述第一通孔(211)逐个释放所述掺杂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部间歇性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S1包括:
所述第一通孔(211)内所述掺杂剂的重量按照8%~12%的比例逐个减少。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部间歇性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S2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孔(211)与所述第二通孔(221)连通的状态下,向所述间隙性掺杂器(2)从上至下通入气体,流量范围为:80slpm~120slpm,用于将所述第一通孔(211)内的所述掺杂剂向下吹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部间歇性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剂为重掺掺杂剂或合金掺杂剂,所述重掺掺杂剂的粒径范围为:2mm~8mm,所述合金掺杂剂的线性尺寸范围为:5mm~20mm、厚度不超过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晨晖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晨晖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7290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