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铜钢及其连铸坯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69800.4 | 申请日: | 2023-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36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隋亚飞;汪净;梁亮;罗钢;田飞;赵如;刘彭;陈振文;梁文;刘文华;冉涛;段皓杰;李晓少;刘景佳;吴剑胜;刘红军;徐刚军;谢建府;沈维华;谢世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6;C22C33/04;C21C7/00;B22D11/111;B22D11/22;B22D11/20 |
代理公司: | 湖南正则奇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5 | 代理人: | 肖琦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娄底***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铜钢 及其 连铸坯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铜钢及其连铸坯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钢铁技术领域,该高铜钢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元素组成:C:0.02%~0.08%,Si:0.45%~0.85%,Mn:0.25%~0.50%,P:≤0.018%,S:≤0.006%,Al:0.01%~0.08%,N:≤0.006%,Cu:1.5%~4.5%,Ca:0.001%~0.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钢中的Cu含量远高于常规含铜钢,同时钢中不添加Ni元素或其他贵重合金元素,成本优势显著,满足食品用钢要求,最终产品具有95%以上的抗菌性和良好的不沾性。使用常规的电炉/转炉‑LF精炼‑连铸工艺,控制关键工艺点,得到质量优良的连铸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铜钢及其连铸坯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Cu作为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不仅对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有重要影响,而且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材料具备抗菌杀菌作用。含铜1.8%~2.2%的不锈钢经热处理后,钢中析出细小弥散的ε-Cu富铜相,从而使不锈钢具有强烈广谱抗菌能力和表面防沾能力。然而,含Cu钢在1100℃~1200℃时,由于选择性氧化,Fe优先氧化形成氧化皮,氧化层和钢之间的界面上会有一层极薄的液态Cu(Cu的熔点为1083℃),经连铸或热轧,液态Cu大量渗入晶界,造成严重的晶间开裂和表面裂纹,此现象称为“铜脆”。因此,大部分钢种都会限制Cu含量,需要加Cu的耐候钢中的Cu含量一般也在0.5%以下,只有抗菌不锈钢的Cu含量会控制在2.0%左右。
为了控制钢中Cu元素带来的“铜脆”缺陷,一般要在钢中加入Ni:Cu比1:1的Ni元素,以形成高熔点的Cu-Ni二元合金相,改变含铜钢近表面富铜层的组成,同时Ni可以提高Cu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减少近表面的液态铜,抑制低熔点液态富铜相的渗透,达到控制“铜致表面热裂纹”的作用。但是贵重金属Ni元素的增加将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钢中Ni元素对人体有害,产品不能直接用于锅具等食品器材的制造。
相关技术中提出将钢中Cu:Ni比控制在2.9~3.1:1,同时优化轧钢工艺控制低合金含铜钢的裂纹,钢中仍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Ni元素,Cu元素含量只有0.3%~0.6%。
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控制含Cu钢热轧裂纹的方法,但是钢中Cu含量只有0.1%~0.6%,未涉及冶炼工序。含Cu抗菌不锈钢中的Cu含量可以超过1.0%,但是不锈钢中含有大量的Cr、Ni元素,成分设计机理和生产工艺完全不同于常规的含铜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铜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高铜钢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连铸坯,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高铜钢的应用。
具体如下,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铜钢,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元素组成:
C:0.02%~0.08%,Si:0.45%~0.85%,Mn:0.25%~0.50%,P:≤0.018%,S:≤0.006%,Al:0.01%~0.08%,N:≤0.006%,Cu:1.5%~4.5%,Ca:0.001%~0.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根据本发明高铜钢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技术方案,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高铜钢中Cu元素在1.5%以上,保证最终钢材的抗菌性。不添加任何Ni元素,从而降低了钢材的生产成本,保证钢材对人体无害可用于锅具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69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路输入变换器的IV扫描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弱视近视治疗仪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