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应急力矩控制模式的主动侧杆操纵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58709.2 | 申请日: | 202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8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郭玮;王晓丽;郑凯;芦莎莎;禹梦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3/04 | 分类号: | B64C13/04;B64C13/14;B64C1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221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应急 力矩 控制 模式 主动 操纵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驾驶舱集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备应急力矩控制模式的主动侧杆操纵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操纵杆、力矩传感器、锁定机构、离合器、驱动杆、主动侧杆驱动单元和装置壳体:操纵杆底部连接力矩传感器,力矩传感器同时与锁定机构顶部固定连接,锁定机构底部与离合器可分离连接,离合器连接驱动杆,驱动杆与主动侧杆驱动单元连接,主动侧杆驱动单元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上;离合器与锁定机构分离时,锁定机构锁定在装置壳体上。所述方法包括正常模式和应急力矩控制模式。本发明操纵装置可满足不同状态下飞行器控制要求,在提供侧杆主动能力的同时,提供应急模式,避免因为卡阻和失效导致飞行器失控,提升了飞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驾驶舱集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备应急力矩控制模式的主动侧杆操纵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传操纵飞行控制系统的发展,使得侧杆替代中央杆成为了主流趋势。民用飞机采用的侧杆大多为被动侧杆,即飞行员不能直接通过握杆感受到反馈的杆力和位移量的侧杆。而湾流G500/G600、MC-21等商用客机已经采用了主动侧杆,即飞行员可以通过侧杆直接感知舵面气动载荷,并实现自动驾驶状态下随动,左右侧杆联动的功能。
大多数民航飞行员更加愿意采用被动侧杆,但传统被动侧杆采用弹性阻力元件提供阻尼和回中特性,不具备调节能力,飞行员只能去适应飞机。而主动侧杆传动机构复杂,电机伺服加载方式容易造成电机卡阻或传动机构卡阻,导致操作者丧失对飞行器的控制能力,进而发生不安全事故。
现有的主动侧杆传动方式,缺少应急状态下的备份控制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备应急力矩控制模式的主动侧杆操纵装置及方法,具备主动侧杆模式和应急力矩控制模式,可满足飞机在不同状态下的控制要求,避免因为卡阻和失效导致的飞行器失控,提升飞行安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备应急力矩控制模式的主动侧杆操纵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操纵杆、力矩传感器、锁定机构、离合器、驱动杆、主动侧杆驱动单元和装置壳体:
所述操纵杆底部连接所述力矩传感器,所述力矩传感器还与所述锁定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锁定机构底部与所述离合器可分离连接,所述离合器连接所述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主动侧杆驱动单元连接,所述主动侧杆驱动单元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上;
所述主动侧杆驱动单元,可采用任一可以实现主动侧杆功能的机械结构和设计;
所述离合器与所述锁定机构分离时,所述锁定机构连同操纵杆、力矩传感器均锁定在所述装置壳体上。
如上所述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力矩传感器、锁定机构、离合器、主动侧杆驱动单元均与飞行控制系统控制连接。
如上所述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离合器与驱动杆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离合器由飞行控制系统或飞行员控制沿所述驱动杆上下滑动。
如上所述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离合器初始状态在所述驱动杆上端,所述离合器与所述锁定机构结合,所述锁定机构未触发,所述装置处于正常模式;
当所述离合器沿所述驱动杆向下滑动,所述离合器与所述锁定机构分离,触发所述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锁定在所述装置壳体上,所述装置处于应急力矩控制模式。
如上所述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操纵杆顶部设置模式切换开关,所述模式切换开关与飞行控制系统控制连接,所述模式切换开关用于在正常模式向应急力矩控制模式切换。
如上所述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模式切换开关上设置模式指示灯,用于直观显示当前所处模式,所述模式指示灯与飞行控制系统控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587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吊具
- 下一篇:基于知识图谱的饮食运动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