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37573.7 | 申请日: | 2023-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7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包素庆;彭海宾;戴佳龙;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澳洋顺昌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H05K7/20;B24B9/04;B22C9/22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闫方圆 |
地址: | 2156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电视 回收 框架结构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视内部支撑框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及其加工方法,包括主框架,主框架内壁开设减重凹槽,减重凹槽内设置散热导板,散热导板与主框架之间设置若干个与主框架相通的抗挤压环,主框架内开设通风腔,主框架下端面设置与通风腔下端面相通的静音风扇;主框架背部设置支撑架,支撑架的背部设置有用于与墙体安装的安装架。本发明通过采用回收钢制作液晶电视的内部框架主体,能够节能环保,回收钢再利用,且保证液晶电视框架主体的结构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内部散热效果,并且电视框架自身就具有与墙体进行固定安装的结构,不需要再利用其他辅助结构进行与墙体的固定,同时与与墙体进行固定安装的结构能够实现对液晶电视的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及其加工方法,属于电视内部支撑框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晶电视框架的材料主要采用金属、塑料、玻璃等材料;其中,金属材料主要用于框架的支撑和加强,塑料材料则用于框架的外观设计和颜色处理,玻璃材料则用于液晶屏幕的保护;
现有的电视框架大都采用塑料以及部分金属的组和制成,导致电视框架整体的强度低,容易在撞击出现对内部零件造成挤压的情况,同时采用大量的塑料,使用材料不环保,并且电视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热量,现有的散热方式是采用开设多组散热槽或者孔进行散热,仅仅采用开槽或开孔的散热方式,会出现散热效果差的情况,散热效果不理想。
因此,亟需对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及其加工方法,通过采用回收钢制作液晶电视的内部框架主体,能够节能环保,回收钢再利用,且保证液晶电视框架主体的结构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内部散热效果,并且电视框架自身就具有与墙体进行固定安装的结构,不需要再利用其他辅助结构进行与墙体的固定,同时与与墙体进行固定安装的结构能够实现对液晶电视的调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内壁开设有减重凹槽,所述减重凹槽内设置有散热导板,所述散热导板与所述主框架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主框架相通的抗挤压环,所述主框架内开设有通风腔,所述主框架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通风腔下端面相通的静音风扇;所述主框架的背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背部设置有用于与墙体安装的安装架。
优选的,所述抗挤压环的横向界面为半圆环结构,所述抗挤压环的圆弧面与所述主框架内侧面接触,所述抗挤压环的另一侧面与所述散热导板连接,所述抗挤压环在所述散热导板与所述主框架之间均匀分布,每两个所述抗挤压环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两公分。
优选的,所述散热导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抗挤压环相通的第一散热孔,所述,所述抗挤压环远离所述第一散热孔的一侧设置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抗挤压环的圆弧面连通,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通风腔内部,所述第一散热孔内设置有灰尘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主框架的下端面开设有与所述通风腔相通的散热口,所述静音风扇处于所述散热口内,所述散热口内设置有第二灰尘过滤网,所述第二灰尘过滤网处于所述静音风扇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散热导板为铜板层,所述散热导板的每个拐角处与所述主框架内侧每个拐角处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主框架外侧的每个拐角处均为圆弧面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为X型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心部分设置加强板,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加强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有与所述加强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下端面的两个延伸杆以及与两个所述延伸杆远离所述固定板一端滑动连接的安装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澳洋顺昌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澳洋顺昌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375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蓝领风险保障与健康管理平台
- 下一篇:全局3D配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