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37573.7 | 申请日: | 2023-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7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包素庆;彭海宾;戴佳龙;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澳洋顺昌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H05K7/20;B24B9/04;B22C9/22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闫方圆 |
地址: | 2156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电视 回收 框架结构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包括主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内壁开设有减重凹槽(2),所述减重凹槽(2)内设置有散热导板(3),所述散热导板(3)与所述主框架(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主框架(1)相通的抗挤压环(4),所述主框架(1)内开设有通风腔(5),所述主框架(1)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通风腔(5)下端面相通的静音风扇(6);所述主框架(1)的背部设置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背部设置有用于与墙体安装的安装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挤压环(4)的横向界面为半圆环结构,所述抗挤压环(4)的圆弧面与所述主框架(1)内侧面接触,所述抗挤压环(4)的另一侧面与所述散热导板(3)连接,所述抗挤压环(4)在所述散热导板(3)与所述主框架(1)之间均匀分布,每两个所述抗挤压环(4)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两公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导板(3)上开设有与所述抗挤压环(4)相通的第一散热孔(9),所述,所述抗挤压环(4)远离所述第一散热孔(9)的一侧设置有导热管(10),所述导热管(10)的一端与所述抗挤压环(4)的圆弧面连通,所述导热管(10)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通风腔(5)内部,所述第一散热孔(9)内设置有灰尘过滤网(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的下端面开设有与所述通风腔(5)相通的散热口(12),所述静音风扇(6)处于所述散热口(12)内,所述散热口(12)内设置有第二灰尘过滤网(13),所述第二灰尘过滤网(13)处于所述静音风扇(6)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导板(3)为铜板层,所述散热导板(3)的每个拐角处与所述主框架(1)内侧每个拐角处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14),所述主框架(1)外侧的每个拐角处均为圆弧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7)为X型支撑架,所述支撑架(7)的中心部分设置加强板(15),所述安装架(8)与所述加强板(15)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8)包括有与所述加强板(15)固定连接的固定板(801)、设置在所述固定板(801)上下端面的两个延伸杆(802)以及与两个所述延伸杆(802)远离所述固定板(801)一端滑动连接的安装板(8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801)远离所述加强板(15)一侧面的上方以及下方均设置有支撑板(16),两个所述支撑板(16)相邻的一侧面分别开设有用于隐藏两个所述延伸杆(802)的第一隐藏槽(17)和第二隐藏槽(18),其中一个所述延伸杆(802)与所述第一隐藏槽(17)内部一端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延伸杆(802)与所述第二隐藏槽(18)内部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延伸杆(802)包括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9)、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9)远离所述固定板(801)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0)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0)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19)一端转动连接的连接块(21),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20)之间通过连接柱(22)支撑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21)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20)的一端设置有T型滑块(23),所述安装板(804)内侧面开设有用于与所述T型滑块(23)滑动连接的T型滑槽(24),所述安装板(804)远离所述T型滑槽(24)的一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安装板(25),所述连接安装板(25)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26)。
10.一种液晶电视回收钢框架结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将回收钢进行集中收集,并放进熔炉内进行炼制多个小时直至形成液态;
S2:然后将钢水倒进根据要求制作的不同模具内进行冷却成型,之后在利用打磨机进行表面的打磨;
S3:最后将通过回收钢制成的多个组件通过设备进行组装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澳洋顺昌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澳洋顺昌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375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蓝领风险保障与健康管理平台
- 下一篇:全局3D配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